第840章 荣国公府
推荐阅读:从恒大踢后腰开始、剑帝、年代:开局娶女知青,狩猎威虎山、饥荒年,我囤货娇养了古代大将军、我收服了宝可梦、史上最强炼气期、警报!真龙出狱!、大唐腾飞之路、龙王令、修仙:开局从药童开始、
贾琏出宫之后,直奔临淄伯府。
老爷子的院内,贾琏和二舅张松立在老爷子身边。
“你不用担心,你大舅和你大表兄如今都随着北静王爷,被困在辽城。
料想待朝廷大军一到,建奴必定退避,到时候危机自解。”
贾琏的大舅张棱,乃是幽辽总兵。当年贾琏随王子腾北征鞑靼,还得到过对方的照顾。
此番建奴突袭辽东,兵锋指向代天子巡视辽东的北静王。
事发之后,张棱率兵去救,眼下和北静王一起,被建奴大军围困于辽城。
二舅张松见贾琏面有忧色,宽慰道:“此番建奴之所以偷袭得利,倚仗的无非是他们骑兵的机动性。
实则建奴困居那白山黑水之间,人口希少,物资紧缺,根本不足以对朝廷产生威胁。
据我猜测,他们之所以敢南下犯境,多半是受了鞑靼的蛊惑。
放心吧,只要朝廷大军一到,他们必然望风而逃。”
倒也不怪张松轻视建奴。
自大宋时期北边金朝覆灭之后,整个女真族分裂的七零八落,再没有统一过。
而今只剩下一支还有些规模的建州女真,也被太祖驱赶到辽东以东、以北的白山黑水之间,苟延残喘。
对于人口超过两万万的大魏来讲,人口或许都不足十万的建奴,实在很难引起重视。
在大多数朝臣的眼中,真正的敌人有且仅有北边的鞑靼。
而鞑靼前两年才刚与大魏休战,想必也不大可能与大魏轻启战端。
这也是之前南书房内气氛一点也不显得紧张的原因。
但是对于从后世来的贾琏而讲,当然不会这般轻视这些野猪皮。
哪怕他不信什么“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却也知道,在不知道多少年之后,待这建奴成长起来,可能入主中原,给偌大的华夏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这也是他一听到建奴犯境,立马就想要请旨出征的原因。
非为战功,他是真的不介意将这个潜在的威胁从根源上除去,最好是能够将那白山翻犁一遍,黑水煮沸一番。
亡其种,绝其苗裔。
当然要做到这样或许并不简单,宁康帝也并没有给他机会的意思。
“二舅或许不知,我倒是不担心那建奴,我担心的是此次领兵之人。”
“哦,方才听你说此番领兵出征的是霍昭,他有何不妥?”
贾琏不知如何解释?他总不能说他未卜先知,猜测那霍昭会打败仗吧?
况且他也不是很确定。
毕竟他的记忆中,南安王府吃的败仗乃是在海外,此番却是北上出关。
但是贾琏根据过往的事情,总觉得事情会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
“具体有何不妥我也说不上来,我只是觉得这个人虚浮于事,不像是个能带兵打仗的人。”
虽然贾琏说的没什么根据,但是老爷子和张松出于对贾琏的信任,也不免担心起来。
老爷子甚至哼道:“朝廷也不可能无能到拿一个小小的建奴都没有办法了吧?若非知道陛下不会准予,老夫定然亲自请旨出征,将那些建州鞑子杀个落花流水……
琏小子你也是。你这般年轻力壮,正是为国效力的时候,怎么也不向朝廷请旨出征?
莫非你小子封了国公之后变怂了,不敢上战场了?”
贾琏委屈巴巴:“外公这就冤枉孙儿了。刚才进宫的时候,我就向陛下请旨了,可惜被陛下骂了一顿。
你也知道,眼下孙儿处境还有些尴尬,陛下估计也不太好启用我。”
老爷子长叹一声,没再说什么。
这时候在旁边廊上窥探了一会儿的少女,见院内似乎消停了,她才跑下来:“表哥,我母亲叫你去她那里一趟。”
贾琏回头,看着这阳光活泼的女孩,笑问道:“舅母可说了何事?”
“她说有什么东西要给你,别的我也不知道了……”
少女说完,瞄了贾琏一眼,也不等回话,就飞快的跑掉了。
张松在旁边骂道:“这丫头,越发没有了礼数,看我回头不教训她。”
贾琏自然只是笑笑,与老爷子告罪一声,便动身往二舅母那边走。
老爷子一直看着孙女和贾琏离开的方向,等到贾琏的身影彻底消失,他才站了起来:“我要是记得不错,再过一个月,嫣儿就及笄了?”
张松弯腰道:“正是。”
“可有府邸上门提过亲的?”
“回老爷子,倒是有两家,分别是……”
张松待细细解释,老爷子却是毫不留情的打断。
“女孩家,多在家里玩几年没什么不好的。她的亲事,你们暂时先别忙着答应,等过几年再说。”
“父亲的意思是?”
张松纳闷,回头瞅了一眼。
老爷子却只是神神秘秘的道:“现在说来为时尚早,待将来再说不迟。”
张松讷讷,看老父亲这样子他哪里猜不到一点意思。
他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忧愁。
虽然说男子汉大丈夫,三妻四妾实乃寻常。
但是听说这小子着实有些风流……
他有些担心女儿将来会吃亏,又不好违逆老爷子。
同时他心里也知道老爷子的算盘。
贾赦那混蛋竟然是太上皇的私生子,好家伙,妹妹这是给他们家生了个凤子龙孙?
若非眼下已经是宁康帝当朝做主,他们张家单凭这一点,就要起飞了。
眼下虽然略有坎坷,但是只要贾琏能够熬过去,凭他的身份和能力,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地步,他们都不大敢想。
所以,老爷子想留一留女儿的终身大事,他是理解的,毕竟是为了家族着想,将这个带着龙血的外孙牢牢绑定住。
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后悔,当初没有早一点看到贾琏的潜力。
若是老早就将两边亲事作定的话,现在的国公夫人,就是他们张家的了……
……
荣国府,东跨院,当贾琏快马停到大门口之时,早已守在此处的贾芸立马迎了上来。
贾琏放眼看去,只见原本东跨院门口的黑油大门已然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和荣国府正门那般,威才严肃穆的红油漆铜门。
“侄儿请二叔安。”
贾琏没有理会笑嘻嘻的贾芸,下马之后,走到七步台阶之前,瞻仰眼前的门户。
贾芸见状笑道:“按照二叔的吩咐,侄儿已经将大门换过了,就仿着两府正门的样式,重新修建了一番。
为了车马进出方便,也在两边开了两道角门。
左边角门是供二爷二奶奶车马出行的,右边则是奴才们日常出入所用。”
贾琏顺着贾芸的话往两边瞅了瞅。
因着荣国府本身不俗的东西宽度,哪怕仅仅是东路院,在左右两边开两道角门,也丝毫不显紧凑和狭隘。
“不过还请二叔见谅,实在不知道二叔这么快就会回来,如今也只是把外头这面子工程先弄好了,里头一概都还没怎么动工。
对了,正好二叔回来,侄儿正有两件要紧事,讨二叔的示下。”
“什么事。”
贾芸小跑两步到台阶上,指着大门上面预留的悬挂门匾的地方,笑道:“如今大门已经落成,但是该挂什么匾额,侄儿一时还没有主意,还请二叔示下。”
贾琏望了一眼眼前颇具气派的门楣,抬腿走了上去。
待走上最后一个台面,他才正色开口:“就挂‘荣国公府’吧。”
其实贾琏也认真想过这个问题。
一朝只该有一个荣国府,朝廷也只会认一个荣国府。
而且,他也没有打算和贾家的人彻底分开,即便是如今另立新宅,他在“不分家”这一点上,也没有和贾母争执。
既然不分家,甚至凤姐儿仍旧还要在荣国府里管家,那就说明两边仍旧是一府,他也无需另立门楣。
可是,贾琏之前想要从荣国府分出去,主要就是因为明年就要迎娶宝钗和黛玉进门,到时候他不想让她们进那边“敕造荣国府”的大门,他想要的是她们进他贾琏的大门。
若是一切都还和以前“黑油大门”时期一样,那他折腾这一番所谓何故?难道就为了他两口子名正言顺的搬进大观园?
并不如此。
他之所以不彻底分出去,一个是因为皇帝的态度,另一个则是贾母等人的执意挽留。
但他却明白,他最终是一定会出去另成一府的。
所以,将大观园和东跨院连成一处作为新宅,不过是权宜之计、折中之法。
几相权衡之下,贾琏觉得,既然他身上挂的荣国公的爵位,那他的宅院,挂个“荣国公府”没什么问题吧?
至于和西边的“敕造荣国府”重复,挂上去会不会惹人议论……
是一定会惹人议论的,哪怕是荣国府本身的人,也会觉得惊奇。
正好,他现在需要这种议论。他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他其实是“龙子龙孙”。
什么,你不相信?
那你去宁荣街那边瞅瞅,一个敕造荣国府,一个荣国公府,就问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等天下人都认定他乃是龙子龙孙,等宁康帝彻底将太上皇的残存势力扫清,不再觉得他的身份是威胁之时,就是他赢回身份的时候。
到那时,王爵不过探囊取物而已。
而对贾芸等人来说,尽管觉得挂荣国府的字样另类,毕竟从没听说一朝有两个相同爵府的。
但是贾琏既然这般郑重的开口了,那就说明贾琏自有算计,他们当然不会置喙。
眼见贾琏就要往大门内走,贾芸赶忙指着大门之外道:“那这外头呢,可也要按照两府那般,雕刻两座石狮子镇着?”
贾琏回头望了一眼,觉得宽阔平坦的大门前也没什么不好,还方便宾客驻车。
于是一边往门内走,一边淡淡的吩咐:“石狮子就不用了,外头就这样挺好。”
挂匾额有必要性,弄两个石狮子和敕造荣国府的石狮子肩并肩,互起冲突却没什么太大必要。
终究只是个临时宅院而已,等他将来另立王府之后,就里就要还给贾政或者贾兰的。
老爷子的院内,贾琏和二舅张松立在老爷子身边。
“你不用担心,你大舅和你大表兄如今都随着北静王爷,被困在辽城。
料想待朝廷大军一到,建奴必定退避,到时候危机自解。”
贾琏的大舅张棱,乃是幽辽总兵。当年贾琏随王子腾北征鞑靼,还得到过对方的照顾。
此番建奴突袭辽东,兵锋指向代天子巡视辽东的北静王。
事发之后,张棱率兵去救,眼下和北静王一起,被建奴大军围困于辽城。
二舅张松见贾琏面有忧色,宽慰道:“此番建奴之所以偷袭得利,倚仗的无非是他们骑兵的机动性。
实则建奴困居那白山黑水之间,人口希少,物资紧缺,根本不足以对朝廷产生威胁。
据我猜测,他们之所以敢南下犯境,多半是受了鞑靼的蛊惑。
放心吧,只要朝廷大军一到,他们必然望风而逃。”
倒也不怪张松轻视建奴。
自大宋时期北边金朝覆灭之后,整个女真族分裂的七零八落,再没有统一过。
而今只剩下一支还有些规模的建州女真,也被太祖驱赶到辽东以东、以北的白山黑水之间,苟延残喘。
对于人口超过两万万的大魏来讲,人口或许都不足十万的建奴,实在很难引起重视。
在大多数朝臣的眼中,真正的敌人有且仅有北边的鞑靼。
而鞑靼前两年才刚与大魏休战,想必也不大可能与大魏轻启战端。
这也是之前南书房内气氛一点也不显得紧张的原因。
但是对于从后世来的贾琏而讲,当然不会这般轻视这些野猪皮。
哪怕他不信什么“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却也知道,在不知道多少年之后,待这建奴成长起来,可能入主中原,给偌大的华夏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这也是他一听到建奴犯境,立马就想要请旨出征的原因。
非为战功,他是真的不介意将这个潜在的威胁从根源上除去,最好是能够将那白山翻犁一遍,黑水煮沸一番。
亡其种,绝其苗裔。
当然要做到这样或许并不简单,宁康帝也并没有给他机会的意思。
“二舅或许不知,我倒是不担心那建奴,我担心的是此次领兵之人。”
“哦,方才听你说此番领兵出征的是霍昭,他有何不妥?”
贾琏不知如何解释?他总不能说他未卜先知,猜测那霍昭会打败仗吧?
况且他也不是很确定。
毕竟他的记忆中,南安王府吃的败仗乃是在海外,此番却是北上出关。
但是贾琏根据过往的事情,总觉得事情会朝着他预想的方向发展。
“具体有何不妥我也说不上来,我只是觉得这个人虚浮于事,不像是个能带兵打仗的人。”
虽然贾琏说的没什么根据,但是老爷子和张松出于对贾琏的信任,也不免担心起来。
老爷子甚至哼道:“朝廷也不可能无能到拿一个小小的建奴都没有办法了吧?若非知道陛下不会准予,老夫定然亲自请旨出征,将那些建州鞑子杀个落花流水……
琏小子你也是。你这般年轻力壮,正是为国效力的时候,怎么也不向朝廷请旨出征?
莫非你小子封了国公之后变怂了,不敢上战场了?”
贾琏委屈巴巴:“外公这就冤枉孙儿了。刚才进宫的时候,我就向陛下请旨了,可惜被陛下骂了一顿。
你也知道,眼下孙儿处境还有些尴尬,陛下估计也不太好启用我。”
老爷子长叹一声,没再说什么。
这时候在旁边廊上窥探了一会儿的少女,见院内似乎消停了,她才跑下来:“表哥,我母亲叫你去她那里一趟。”
贾琏回头,看着这阳光活泼的女孩,笑问道:“舅母可说了何事?”
“她说有什么东西要给你,别的我也不知道了……”
少女说完,瞄了贾琏一眼,也不等回话,就飞快的跑掉了。
张松在旁边骂道:“这丫头,越发没有了礼数,看我回头不教训她。”
贾琏自然只是笑笑,与老爷子告罪一声,便动身往二舅母那边走。
老爷子一直看着孙女和贾琏离开的方向,等到贾琏的身影彻底消失,他才站了起来:“我要是记得不错,再过一个月,嫣儿就及笄了?”
张松弯腰道:“正是。”
“可有府邸上门提过亲的?”
“回老爷子,倒是有两家,分别是……”
张松待细细解释,老爷子却是毫不留情的打断。
“女孩家,多在家里玩几年没什么不好的。她的亲事,你们暂时先别忙着答应,等过几年再说。”
“父亲的意思是?”
张松纳闷,回头瞅了一眼。
老爷子却只是神神秘秘的道:“现在说来为时尚早,待将来再说不迟。”
张松讷讷,看老父亲这样子他哪里猜不到一点意思。
他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忧愁。
虽然说男子汉大丈夫,三妻四妾实乃寻常。
但是听说这小子着实有些风流……
他有些担心女儿将来会吃亏,又不好违逆老爷子。
同时他心里也知道老爷子的算盘。
贾赦那混蛋竟然是太上皇的私生子,好家伙,妹妹这是给他们家生了个凤子龙孙?
若非眼下已经是宁康帝当朝做主,他们张家单凭这一点,就要起飞了。
眼下虽然略有坎坷,但是只要贾琏能够熬过去,凭他的身份和能力,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地步,他们都不大敢想。
所以,老爷子想留一留女儿的终身大事,他是理解的,毕竟是为了家族着想,将这个带着龙血的外孙牢牢绑定住。
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后悔,当初没有早一点看到贾琏的潜力。
若是老早就将两边亲事作定的话,现在的国公夫人,就是他们张家的了……
……
荣国府,东跨院,当贾琏快马停到大门口之时,早已守在此处的贾芸立马迎了上来。
贾琏放眼看去,只见原本东跨院门口的黑油大门已然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是和荣国府正门那般,威才严肃穆的红油漆铜门。
“侄儿请二叔安。”
贾琏没有理会笑嘻嘻的贾芸,下马之后,走到七步台阶之前,瞻仰眼前的门户。
贾芸见状笑道:“按照二叔的吩咐,侄儿已经将大门换过了,就仿着两府正门的样式,重新修建了一番。
为了车马进出方便,也在两边开了两道角门。
左边角门是供二爷二奶奶车马出行的,右边则是奴才们日常出入所用。”
贾琏顺着贾芸的话往两边瞅了瞅。
因着荣国府本身不俗的东西宽度,哪怕仅仅是东路院,在左右两边开两道角门,也丝毫不显紧凑和狭隘。
“不过还请二叔见谅,实在不知道二叔这么快就会回来,如今也只是把外头这面子工程先弄好了,里头一概都还没怎么动工。
对了,正好二叔回来,侄儿正有两件要紧事,讨二叔的示下。”
“什么事。”
贾芸小跑两步到台阶上,指着大门上面预留的悬挂门匾的地方,笑道:“如今大门已经落成,但是该挂什么匾额,侄儿一时还没有主意,还请二叔示下。”
贾琏望了一眼眼前颇具气派的门楣,抬腿走了上去。
待走上最后一个台面,他才正色开口:“就挂‘荣国公府’吧。”
其实贾琏也认真想过这个问题。
一朝只该有一个荣国府,朝廷也只会认一个荣国府。
而且,他也没有打算和贾家的人彻底分开,即便是如今另立新宅,他在“不分家”这一点上,也没有和贾母争执。
既然不分家,甚至凤姐儿仍旧还要在荣国府里管家,那就说明两边仍旧是一府,他也无需另立门楣。
可是,贾琏之前想要从荣国府分出去,主要就是因为明年就要迎娶宝钗和黛玉进门,到时候他不想让她们进那边“敕造荣国府”的大门,他想要的是她们进他贾琏的大门。
若是一切都还和以前“黑油大门”时期一样,那他折腾这一番所谓何故?难道就为了他两口子名正言顺的搬进大观园?
并不如此。
他之所以不彻底分出去,一个是因为皇帝的态度,另一个则是贾母等人的执意挽留。
但他却明白,他最终是一定会出去另成一府的。
所以,将大观园和东跨院连成一处作为新宅,不过是权宜之计、折中之法。
几相权衡之下,贾琏觉得,既然他身上挂的荣国公的爵位,那他的宅院,挂个“荣国公府”没什么问题吧?
至于和西边的“敕造荣国府”重复,挂上去会不会惹人议论……
是一定会惹人议论的,哪怕是荣国府本身的人,也会觉得惊奇。
正好,他现在需要这种议论。他要让天下人都知道,他其实是“龙子龙孙”。
什么,你不相信?
那你去宁荣街那边瞅瞅,一个敕造荣国府,一个荣国公府,就问你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等天下人都认定他乃是龙子龙孙,等宁康帝彻底将太上皇的残存势力扫清,不再觉得他的身份是威胁之时,就是他赢回身份的时候。
到那时,王爵不过探囊取物而已。
而对贾芸等人来说,尽管觉得挂荣国府的字样另类,毕竟从没听说一朝有两个相同爵府的。
但是贾琏既然这般郑重的开口了,那就说明贾琏自有算计,他们当然不会置喙。
眼见贾琏就要往大门内走,贾芸赶忙指着大门之外道:“那这外头呢,可也要按照两府那般,雕刻两座石狮子镇着?”
贾琏回头望了一眼,觉得宽阔平坦的大门前也没什么不好,还方便宾客驻车。
于是一边往门内走,一边淡淡的吩咐:“石狮子就不用了,外头就这样挺好。”
挂匾额有必要性,弄两个石狮子和敕造荣国府的石狮子肩并肩,互起冲突却没什么太大必要。
终究只是个临时宅院而已,等他将来另立王府之后,就里就要还给贾政或者贾兰的。
本文网址:http://www.xiaoyao666.net/xs/0/312/23826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iaoyao666.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