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群起而攻之

推荐阅读:让卷王当炮灰?她逆天改命赢麻了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直播读心毛茸茸,我成了警局团宠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融合是最高贵的召唤方式!天命神算毒士:开局为女帝献计,请陛下自爆朕来整顿豪门狗血文混沌天帝诀顶级兽夫太缠人,绝美娇雌想出逃

    “反对的人很多?”林知清一下子就抓到了重点。
    “没错。”陆淮点头:“镇远侯前些日子告假,这件事你是知道的。”
    “江流昀主张此事乃是无稽之谈。”
    “除他以外,不同意重审此案的朝臣多一些,没表态的人次之,同意的人甚少。”
    听到这个比例,林知清微微皱眉:
    “我料到会有人不同意,不过不同意的人竟然比中立的人更多吗?”
    “这也是我疑惑的点。”陆淮看向林知清:
    “按照我所掌握的消息来看,朝堂之上,若有重要之事,持中立态度的大臣是更多的,他们求稳。”
    林知清也知道这一点。
    当今圣上不喜女色,子嗣凋零,儿女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先皇后产下的嫡子刚一出生,便被封为了太子,其余皇子全都是些当不得大用的。
    皇帝病倒以后,太子更是接了监国的圣旨,这与直接宣布太子就是下一任皇帝根本没有区别。
    正因为太子地位稳固,其他皇子根本没什么竞争能力,朝中大臣多半都走中庸之道,求一个稳字。
    保住自己,保住官身,便能平安无虞。
    也正因如此,反对的人多于中立的人,便明在这件事上,中庸的人歪屁股,变得不中庸了。
    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难不成这些反对的人都参与了这件事……林知清捏着下巴想了想,总觉得自己有种与全世界为敌的感觉,她开口问陆淮:
    “带头反对的人有哪些?”
    陆淮很快便点了几个名字:
    “定北伯,此人同镇远侯私交不错,也算是镇远侯提携上来的,以他为首的人多半是武官,镇远侯多多少少提携过他们。”
    “除此以外,以平宁郡主父亲安平侯,御史中丞为首的人,多是老侯爷和林伯父的政敌,与林家本就有嫌隙。”
    “最后一种,以大学士、沛国公、太傅等人为首,这几只老狐狸平日里狡猾得很,对任何事都是持中立态度。”
    听到这里,林知清抬起了头:
    “这中立派的阵容也太豪华了吧。”
    大学士便是花姐的祖父,稳坐内阁首辅的位置,算是皇帝的秘书。
    沛国公乃是大盛为数不多得封国公的人,年轻时驰骋沙场,为大盛立下了汗马功劳。
    太傅,太子的老师。
    文官、武官的顶尖力量都集齐了。
    林知清直呼一声好家伙,难不成苟才是升官发财的终极奥义?
    “陆淮,难不成这些人都与我父亲的事有关吗?”她一时没有头绪,开口问道:
    “不一定。”陆淮摇头:“沛国公、大学士从前与林老侯爷关系尚可,林伯父出事之后,也没有对林家井下石。”
    “太傅从前是很看重林伯父的,听我父亲,太傅从前有意与林家结亲,想将他的女儿嫁给林伯父。”
    也就是,这几个人不太可能全都参与了陷害林从戎一事,甚至从前同林家也有往来,就算是伪装,也最多有一两个人伪装得很好。
    陆淮得很有道理。
    若这些大人物都下场了,林家不可能苟延残喘到现在。
    一时想不通这些中立派为何突然站出来反对,林知清将注意力放到了另外一个大臣上:
    “这御史中丞与前任御史中丞可有关系?”
    她记得是前任御史中丞亲手拿出证据,将林从戎逼上死路的。
    陆淮略微想了想:“有,现任御史中丞王渊乃是前任御史中丞的学生。”
    “按照大盛的传统,这个位置本来是由前御史中丞的儿子来坐的。”
    “但不知为何,前御史中丞带着他的儿子回了老家,推荐了学生王渊上位。”
    “王渊是个气性很大的人,十分刚正,对大盛忠心耿耿,因着通敌叛国的事,一直不喜林家。”
    林知清缓缓点头:“前任御史中丞脾性如何?”
    陆淮眉宇间有些疑惑:“此人我知之甚少,出了林伯父的事以后没多久,他便辞官了。”
    “但据我父亲所,同王渊如出一辙,是个眼睛里容不得沙子的。”
    “他同镇远侯来往并不密切。”
    陆淮的法,与林知清这几日听到的、了解到的差不了多少。
    刚正不阿也是可以伪装出来的。
    林知清并不觉得前任御史中丞与镇远侯没有关系。
    他们二人,一丘之貉。
    想了想,林知清还是将现任御史中丞王渊也放进了视野当中。
    朝廷的势力错综复杂,表面上看只是一张大网,但大网丝丝缕缕连接在一起,谁能得上清白呢?
    “事情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复杂。”林知清蹙眉:
    “一张报纸竟然诈出了这么多朝臣。”
    “我瞧着今日的情形,事情还有得辨,结果估计要一段时间才能出来。”陆淮眼中有些担忧。
    林知清微微笑了笑:“过一段时间才能出结果也好,总比被无声无息压下去要好。”
    “不会的,不会被压下去的。”陆淮的眼神似乎十分笃定。
    林知清只当他是在安慰自己,点了点头。
    送走陆淮以后,林知清用树状图将所有涉事朝臣都罗列了出来。
    陆淮临走之前给她留了一本册子,上头不仅记录了各大臣对此事的看法,甚至还详细地将某些人的话以及动作都写了出来。
    陆淮的字迹苍劲有力,并且记录得很是细致。
    林知清仔细看了看以后,又拿出了另外一本册子。
    上头的字迹很是板正,但记录的内容同陆淮的相差无几,只不过远远没有陆淮的细致。
    这一本册子,来自礼部尚书。
    林知清手中握着礼部尚书的把柄,要这么一个东西,不算困难。
    林泱泱偷跑出去做事的时候,便将这册子带了回来。
    即便相信陆淮,林知清也不敢对这种危及生命的事有丝毫的懈怠。
    她多一丝谨慎,林家就多一丝生机。
    确认两本册子的内容相差无几,礼部尚书没有夹带私货以后,林知清着重看了陆淮的册子。
    尤其是方才陆淮所到的几个重点人物,她都在下面打上了三角符号。
    她现在需要做的是,找出这些人的共同点,搞清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反对重审林从戎一案。
    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对号入座,一个个攻略这些人,让他们支持重审此案。

本文网址:http://www.xiaoyao666.net/xs/0/646/5289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iaoyao666.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