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年慕容鲜卑、高句丽的战争

推荐阅读:史上最强炼气期帝国从第四天灾开始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万诡降临,我的诡器不按套路出牌!绝世天命大反派断绝关系后,我的召唤兽全是黑暗生物入目无他人叶辰夏若雪香掩云屏被虐到一心求死,师兄们却都来爱我

    一、大背景
    342年的时候,经过长期战争,慕容鲜卑的宿敌宇文鲜卑已被严重削弱,不再成为威胁。
    这一年十月,慕容氏在柳城以北修建的龙城完工,迁都于此。
    自宇文氏逃归的慕容翰建言请伐高句丽,原因有几个:
    ①宇文逸豆归是篡位上来的,“群情不附”——声望问题;
    ②逸豆归“性识庸暗,将帅非才,国无防卫,军无部伍——能力问题;
    ③高句丽去国密迩,常有闚觎之志——点出了高句丽的野心;
    ④彼(高句丽)知宇文既亡,祸将及己,必乘虚深入,掩吾不备。若少留兵则不足以守,多留兵则不足以行。此心腹之患也,宜先除之——点出了慕容鲜卑两线作战的隐患;
    ⑤宇文自守之虏,必不能远来争利。既取高句丽,还取宇文,如返手耳——大意是宇文鲜卑已经被打怕了,我军攻高句丽时他不敢来,可以先打高句丽,然后再灭宇文;
    ⑥二国既平,利尽东海,国富兵强,无返顾之忧,然后中原可图也——意思是扫除后方隐患,可以集中全力对付石虎;
    这个建言还是很有水平的,慕容翰以前一直是以冲锋陷阵的勇将形象示人,但他并不是莽夫,慕容皝忌惮他是正常的。
    二、战争准备
    定下出兵决策后,出兵规模、时间、路线、后勤怎么安排呢?
    慕容翰又了:“虏以常情料之,必谓大军从北道,当重北而轻南。王宜帅锐兵从南道击之,出其不意,丸都不足取也。别遣偏师出北道,纵有蹉跌,其腹心己溃,四支无能为也。”
    他的意思是北道相对好走,高句丽必然将主力汇集于北路,我们出其不意,从南道进发。
    慕容皝同意了。
    出兵时间定在下个月(农历十一月)。
    北路军(偏师)以太仆王寓为统帅,兵力1.5万;
    南路军(主力)由慕容皝亲领,慕容翰、慕容霸为前锋,兵力4万(“皝自将劲兵四万出南道”)。
    额外提一条,这里的北道和南道仅指慕容皝出兵时的南北两道,非地理意义上的北道、南道。
    从慕容鲜卑通往高句丽,事实上有五条道路,王寓走的北道其实是靠近扶余的那条路,是高句丽开凿的,史载其“平阔”,但较远。
    慕容皝带的4万主力大军走的南道没北道好走,但较近。
    出兵时间是农历十一月,差不多是最冷的时候,大雪纷飞,慕容皝这一把也是够拼的。
    至于后勤,肯定有一部分,但大部分靠抢。
    尤其是战马冬天需要粮食,光靠干草平时混混可以,但出战期间是不行的。
    高句丽方面的应对呢?
    国君高钊认为北道好走,敌人主力必从北道而来,于是令王弟高武“帅精兵五万,拒北道”,他自己则“自帅羸兵,以备南道”。
    现在双方兵力清楚了——
    北线,王寓1.5万兵VS高武5万兵;
    南线,慕容皝4万兵VS高钊,兵力不详,只知道是羸兵;
    三、战争过程
    ①北线,史书只有寥寥数笔,“王?等战于北道,皆败没”,北线慕容氏以偏师对上高句丽主力,大败;
    ②南线,先结论:慕容皝大胜。
    先看看慕容氏一方的记载:“慕容翰等先至,与钊合战,皝以大众继之。”
    左常侍鲜于亮曰:“臣以俘虏蒙王国士之恩,不可以不报;今日,臣死日也!”独与数骑先犯高句丽阵,所向摧陷。高句丽阵动,大众因而乘之,高句丽兵大败。
    左长史韩寿斩高句丽将阿佛和度加(应该是大加),诸军乘胜追之,遂入丸都。”
    再看看高句丽一方的记载(其实照抄中国史料):“慕容翰等先至战,皝以大众继之,我兵大败。左长史韩寿,斩我将阿佛和度加,诸军乘胜,遂入丸都。王单骑走入断熊谷。”
    简单来,南北双方都是野战,王寓于北线战败,慕容皝于南线大胜,穷追数百里,攻破丸都。
    高句丽王大败后,连丸都都不敢留,单骑逃入山谷,将首都扔给了敌人。
    我猜测可能是慕容鲜卑骑兵追得太急了,不给他留下来召集兵马、整顿残兵的机会,咬着屁股追。
    或许有人会问,高句丽怎么如此降智,一定要野战呢?
    很简单,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慕容鲜卑到哪里去搞补给?他们连年战争,和段辽打,和石虎打,还被围了一次都城,再和宇文鲜卑打,就没停过,后勤不可能全靠后方输送,大部分靠抢。
    抢谁?高句丽人。抢的过程大家自行脑补。
    高钊若依靠城池坚守,内部压力是相当大的,他不一定能顶住,再加上以为慕容皝这一路是偏师,北路才是主力,于是野战,结果大将被阵斩,自己单骑出逃。
    再者,高句丽国力就这样,40万的人口,一户出一丁也就七八万人,其中年纪不大不、身强体壮且能武装起来的男丁,差不多就五万人,只够堵一路。
    但事实上有五条路可以进兵,慕容鲜卑选了其中两条,你若依靠城池坚守,他就走其他路,你怎么办?
    要是被慕容鲜卑屠戮、掠夺大量人口,起码让国家倒退十年、二十年,他承受不起。
    野战击败慕容鲜卑,是最好的保全己方的策略,只不过高钊赌错了慕容鲜卑主力的方向罢了。
    你看起来降智的野战,一定是多种因素共同合力的结果。
    或许还有人问,慕容鲜卑大肆烧杀抢掠获取补给,高句丽人为什么不反抗?
    我就奇怪了,历史上这种烧杀抢掠、以战养战的模式多了,那些人为什么不反抗?
    很简单,没那个能力。
    一是精壮被抽走了去打会战了,剩下的人老弱病残怎么反抗?
    二是慕容鲜卑就希望你从山城里、堡寨里出来呢,他好掠夺更多的奴隶。
    三,不要不切实际地认为会有人民战争,人民群众的潜力是很大的,但未经组织、未经训练、没有装备的人民群众是没有力量的,大部分时候只会选择自保。
    慕容皝在南陕击败高钊后,一路追击数百里,没有见到任何困扰,甚至还大摇大摆带着俘虏财宝回家。
    李世民也差不多,历史上征高句丽不克,被迫撤退,但也是带着俘虏和掠夺来的奴隶撤的,高句丽人敢拦吗?
    你以为是晚唐五代呢?民团都能打跑耶律德光。
    四、战果及战后
    大胜后,慕容皝收到北路偏师战败的消息,准备班师。
    韩寿曰:“高句丽之地,不可戍守。今其主亡民散,潜伏山谷;大军既去,必复鸠聚,收其余烬,犹足为患。请载其父尸、囚其生母而归,俟其束身自归,然后返之,抚以恩信,策之上也。”
    慕容皝同意了,派兵继续追击——轻车将军慕舆泥追获其(高钊)母周氏及妻而还,即抓了高句丽王的母亲和妻子。
    临走前,①收其府库累世之宝,虏男女五万余口,烧其宫室,毁丸都城而还。
    ②发钊父乙弗利墓,载其尸。
    班师之后,343年2月,高句丽王高钊派其弟高武称臣入朝于燕,贡珍异以千数。燕王(慕容皝)乃还其父尸,犹留其母为质。
    355年冬十二月,高钊遣使诣燕,纳质修贡,以请其母。燕王(慕容儁)许之,送周氏归国。
    奇怪的是,从头到尾没提高钊老婆的事情,可能父亲的尸体和母亲比较重要,老婆不重要……
    大体就是如此,不多写了。

本文网址:http://www.xiaoyao666.net/xs/1/1302/9334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iaoyao666.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