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说网,新逍遥小说网,逍遥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 第327章 我的事多,我要把精力放在军事上面

第327章 我的事多,我要把精力放在军事上面

推荐阅读:血剑开天盖世双谐觉醒后,虐文女配只想飞升我的二次元穿越怎么是主神空间啊被骂上热搜后,顶流赖上我炒CP一人成宗LOL:才满18,让我逆袭重生前夫假死封侯,我改嫁让他跪着上朝八零军花觉醒后,你有白月光我改嫁至高洪荒,群友是诸天大佬

    李明揉了揉太阳穴,房玄龄一杯接着一杯地喝着茶,长孙无忌望着天花板发呆。
    他们仨意识到,对手好像有点强。
    对阵的已经不仅仅是李承乾一人,而是皇帝、太上皇、皇储的三人组合。
    这么一个组合,要霸气有霸气,要诡计有诡计,要怀柔有怀柔。
    互相取长补短,简直是六边形战士啊!
    三人发呆良久,长孙无忌终于率先开口了:
    “虽然对面的操作,可以为我们今后南下统治中原铺平道路……”
    “可是,我们也得先能统治中原啊。”房玄龄嘴角微微上翘,眉毛微微皱起,做出一点苦笑的表情。
    李明不语,弹着桌子。
    他的战略是通过各条战线的极限施压,引爆大唐的内部矛盾,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毕竟大唐有着宽大的纵深、广大的人口,核心民族又有着强韧的精神,可不像什么高句丽之流,吹口气就散了。
    要想完全占领大唐这样的大国,如果其内部不出什么问题,单凭外力,是非常非常难的。
    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攻城战是很难打的。
    譬如三国时期,魏国比吴、蜀两国的实力要强上一大截,可仍然三足鼎立互相对峙了几十年。
    一直拖到两国的内部经济出现崩盘,还得兵行险着,才算完成了三家归晋的成就。
    本来嘛,李明也想故技重施,就算不直接把大唐拖崩溃,至少也能让对面出出血。
    但没想到,对方直接给自己来了一波刮骨疗毒,大大地续上了一口。
    可以想见,这波政策虽然不能根除门阀的土壤,彻底解决这个和皇帝争权、和百姓争利的顽疾。
    但是能在短时间之内改善大唐财政、凝聚大唐人心,加大李明南下的难度,这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古人是会学习的,更何况老李家的人中龙凤们。
    老十四骚操作,虽然嘴上大家不,但心里一个比一个学得快。
    “能有什么破局之法吗……”
    李明迷茫地瞧着桌子。
    大明正式建国,也已经大半年了。
    这大半年中,他举全国之力,和那个曾是公元七世纪地球第一霸权的巨无霸,展开了激烈的斗法。
    有文攻也有武斗,有以势压人也有阴谋诡计,有经济战也有肉搏战。
    从东边的半岛、西边的草原沙漠、南边的丛林,一直到中部肥沃的中原,毫不夸张地,战场基本覆盖了整个大华夏地区。
    忙活了大半年,花了无数钱,流了不少血汗。
    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国境线,还是没过黄河。
    兜兜转转了一大圈,又缩回了河北-齐鲁一线,土地没有一寸的增加。
    更别提打过珠江去、解放全大唐了。
    至于可资利用的“境外势力”,比如林邑那样的南蛮,则已经被大唐反手一个耳光给劈死了。
    “那可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啊,中间还夹着一个李承乾……”
    李明蓦然发现,自己的敌人已经不是有一点难缠了。
    李世民自不必多,能文能武,道德和魅力拉满,最六边形的全能皇帝,古典时代坐二望一的统治者。
    而唐高宗也是一位被严重低估的统治者。
    不在他的治下大唐的疆域达到了巅峰,也不他在得风疾之前的文治武功也算相当可以。
    就凭他坐稳江山以后还干死了自己的舅舅和一大票兄弟,却没有像他老爹那样得个“弑兄”的恶名,就知道这货的手腕很不一般。
    李承乾更是重量级,身为太子居然敢暗杀皇帝,简直是千年不世出的人才。
    仙之人兮列如麻。
    三位大唐圣人伺候我李明一个人,我这福分还吗?
    李明一手托腮,一手敲着桌面,陷入了思考。
    耍聪明,使手段,对这个完全体的大唐恐怕是难以奏效了。
    利用歪门邪道把对面拖垮,这条路大概是走不通了……
    渐渐的,他敲桌子的手指停了下来,深吸一口气。
    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
    “看来,捷径是走不通了,我们不能指望对面自取灭亡。”
    房玄龄放下茶杯,一手捋着山羊胡微微叹气。
    “不过陛下无需操心,天下终究是会归于陛下之手的,只是需要再多一点耐心便是。”
    长孙无忌眉头微皱:
    “房相,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大不敬的意思。”
    房玄龄放下了捋胡子的手,身体坐直,对着李明的方向微微低垂头颅,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恭敬态度道:
    “请恕臣直言。太上皇陛下年事……虽然算不上很高,但是中了风疾,总不是很康健。恐怕过不多久,便……将全国缟素。”
    长孙无忌嘴角一抽。
    好家伙,当着儿子的面盼老子死,还真不是一般的大不敬。
    不过,以他对老对手的了解,当然知道那面瘫老头不可能头脑一热就出此等大逆不道的话来的。
    老房是有考虑的……
    “……”李明的脸一下子涨出了猩红的颜色,双眼闪烁着不善的光亮。
    但是这只是一瞬,他很快恢复了镇定,平静如水。
    房玄龄好像完全没有发现两人的异样似的,继续自顾自地着:
    “太上皇是大唐的主心骨。他有变,大唐即有变。
    “届时,陛下再挥师南下、一统天下,将如探囊取物。”
    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像按下了静音键,全场针可闻。
    李明一言不发,就这么看着房玄龄。
    长孙无忌有些如坐针毡,主动打破了沉默:
    “房相所言……呃,先不他。
    “我们唐伪帝永庆,他虽然还年轻,但同样身体欠佳,大约已经病入膏肓,恐怕比太上皇还先……
    “呃,这个暂且不去他。那个……”
    他不自在地挪了挪屁股,组织着语言。
    “总而言之,未来几年里,对面的统治核心一定会发生频繁变动,政局必定混乱动荡。
    “届时我等再南下,取天下岂不如探囊取物一般?”
    句句不提,句句不离。长孙无忌其实是赞同房玄龄的计策的。
    那就还是一个字,拖。
    拖不到大唐崩,那就拖到李世民和李承乾崩。
    李世民就不了,没有他就没有大唐。
    即使他现在有点摆烂,不过问内政,但打仗仍然是天花板的存在。
    更不用,现在大唐推行的“土地革新”政策,靠的还是老李的威望硬压下去的。
    一旦老李……驾鹤西去,国内必有反弹。
    而李承乾的作用同样不能觑。
    别看他能力是最平庸的那个,但要是换个人坐在他的位子上,三圣临朝的局面分分钟蜕化成三足鼎立。
    卧榻之侧能容他人酣睡的,也就只有李承乾了。
    更何况治国的苦活累活都是他在干,还真离不开他。
    要是他也嘎嘣了,那还真头疼的。
    而可以预见的是,父子二人不论谁先走一步,另一位恐怕也将很快步其后尘。
    连薨二圣,新主年少……
    到那时候,大唐就有得热闹咯。
    虽然他俩一个是父亲,一个是大哥,熬死自己的骨肉至亲对一个还称不上“少年”的孩童来十分残忍。
    但是,权力就是这样的,极度的排他,不讲感情只讲利益。
    相信李明陛下一定可以理解的……
    长孙无忌迎着李明的目光,面无惧色。
    李明回视着两个老头坚定的目光,终究还是避开了目光,微微叹了口气。
    “唉……你们看着我发呆干什么?我脸上有东西?
    “我大明是大国,每天发生的事情这么多,我们没工夫在这儿傻坐着浪费时间。”
    着,他便随手拿起手边的一封奏章,开始批阅起来。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同时松了一口气,两个老对头互视一眼,便默契地略过刚才的话题,重新将注意力转移到国事内政上来。
    是啊,修好内功才是博弈的基础,继续发展大明的国力比什么都重要。
    看来李明陛下果然冰雪聪明,接受了这个提议,好好治国,以拖待变。
    书房里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能听见书页的沙沙声。
    过了一会儿,房玄龄开口问道:
    “一批去年发行的国债马上就要到期了。陛下,是否应该相应准备资金的拨付?”
    李明头都没抬,直接把这个皮球一踢:
    “你可以去问问你儿子房遗则,他在统筹负责全国的财政收支。”
    咦?
    房玄龄对李明的态度感到有些吃惊,下意识地看向身旁。
    长孙无忌也抬起了头,带着同款惊讶的表情。
    李明这位陛下怎么呢,滑头是滑了点。
    但并不是一个推脱责任、躺平享乐的庸君。
    怎么今天当起了甩手掌柜?
    “陛下您在看什么?”
    长孙无忌发现李明正紧锁眉头,专心致志地看着桌上的书。
    这本书,长孙无忌发现有些熟悉。
    书上没有字,全是一幅幅地图,上面画满了密密麻麻的地形符号。
    这是华夏各口岸关隘和战略要地的详细地形图。
    两年多前,侯君集因劫掠高昌被判贪污,关在大理寺狱的阁楼时,就是看这些地图打发时间。
    当时,长孙无忌借“探望”老侯的名义,想给他来一套“请客、斩首、手下当狗”的流程时。
    便撞见了老侯正在研究这地图册。
    现在这绝密的玩意儿,从侯君集那儿兜兜转转来到了李明的手里。
    没事看地图册的人,心里一般都不老实……
    “嗯?你们看着我干什么?”
    李明的声音有点不耐烦了:
    “我不是已经了吗?内政方面的事,就交给你们去办。
    “我的事多,我要把精力,集中在军事上面。”
    …………
    “什么?你城南杜氏一户只有五人???
    “他们家光开门的婢女每天都不带重样的,京郊大片田产都是他家的,五人怎么耕种的?杜家每人都是神农在世是吧?
    “咳咳……再查!”
    太极宫两仪殿,李承乾罕见地在朝会上大发雷霆。
    上报的文官面如土色地匍匐在地,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去,生怕自己把皇帝陛下给气死了。
    “都这时候了还搞动作,真是……嗐!”
    李承乾面色潮红,胸脯剧烈起伏。
    身为皇帝,他自知能力比不过父亲和弟弟,所以只能抓细节。
    比如官员上报的大族人丁数目,拎起条出来抽查一下。
    结果随便一翻,就翻出事了。
    “城南韦杜、据天尺五的杜氏,全家只有五口人?
    “他们以为朕是那么好欺骗的吗?!”
    李承乾的气还没消。
    他这么关心大族人口,不是为了鼓励多生优生。
    而是因为大唐的税制基础租庸调,本质是一种人头税,而人头税是以“户”为单位征收的。
    一户人家的人丁越多,交税越多,反制则少,很好理解。
    但这么简单的税法,照样能出漏洞。
    那就是地主兼并土地以后,将佃农藏匿起来不做申报。
    这批劳动力不交税,就相当于朝廷少了一大块税源,为了收支平衡只能增加对农的赋税,直到农不堪重负大批逃亡,国家财政彻底崩溃。
    虽然目前大唐的局势还不至于糜烂至此,但在永庆初年,已经现出这个苗头了……
    “陛下。”同为京城大家的韦挺启奏。
    “城南杜氏为我大唐立过汗马功劳。杜淹曾任吏部尚书,杜如晦更是太上皇陛下成事的最大功臣之一。
    “如果计较几文铜钱的得失,怕会寒了士人的心,让天下人以为陛下刻薄寡恩啊。”
    李承乾面色变幻,沉默不语。
    门阀士族难搞,不仅仅是因为其在地方上势力强大。
    更因为他们和皇权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双方既有对立的一面,也有合作的一面,并非非敌即友的简单关系。
    刮骨疗毒,何其难也!
    可是如果不处理杜家,树个典型。
    那他的权威何在?
    连皇城根下的大族都抑制不了,怎么抑制其他地方的地头蛇?
    政令都出不了太极宫,以后就别想着革新了。
    李承乾思索良久,举棋不定,余光瞥向坐在他左手边的皇太弟。
    李治殿下正低着头,做出一副震怖于龙威的样子,故意避开视线。
    这个滑头……他心里暗骂一句,身体偷偷往后靠了靠,想听听太上皇的意见。
    呼噜,呼噜……太上皇表示不关我事。
    李承乾人麻了。
    平州那边对三圣临朝如临大敌,可长安这边,同样心里没底。
    一个身心都不太健康的顶梁柱,一个没发育完全的孩,还有一个残血的老头。
    这三人组,怎么看都不太可靠的样子……
    就在李承乾陷入两难抉择的时候,宦官匆匆上殿,将话带给了大伴。
    大伴听闻,一秒也不敢耽搁,亦步亦趋地走到皇帝身边,耳语几句。
    李承乾脸色骤变,不禁惊呼。
    “什么?李明强渡大河,大规模进犯中原?!”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xiaoyao666.net/xs/1/1940/129077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iaoyao666.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