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打仗就是比谁耐耗

推荐阅读:崩铁直播通万界,开局吓跑无惨影视世界的逍遥人生天唐锦绣开局签到荒古圣体国潮1980别叫我恶魔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至尊战王穿入洞房,农家丑女要翻身惊!神笔马良转世,却是三岁女娃

    山西的这场仗,都逼得李承乾、李治二人动起了歪脑筋,向豪族强行“化缘”了。
    而豪族大家居然也愿意倾囊相助,主动掏钱来补军费的窟窿。
    这明,国家财政已经恶化到了相当的程度,利用常规的财税手段已经无法筹集到足够的军费,必须使出盘外招了。
    光是让前线的士兵不饿死,大唐上下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战争对国家的负担,可见一斑。
    李世民自己既打过仗,也治过国。
    他当然知道,目前在山西之战的花费,已经足以让大唐全国上下都绷紧了弦。
    大郎和九郎能想办法补齐军费,实在是辛苦他们了。
    可是,李世民也没办法呀。
    这钱必须花,因为这仗必须打,必须得打赢。
    因为山西如果丢了,大唐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块富饶的粮食产地、农牧产区。
    更会失去一道重要的战略屏障。
    只要山西在大明的手里,唐朝的核心——关中地区,就得时刻俯仰大明鼻息。
    整场战争就不用打了。
    大明只要哪天高兴,随时都能入关。
    李明在太行山打个喷嚏,李承乾就得抖三抖。。
    “娘的,李明那厮到底打算在这山里窝多久啊?还是,那子打算……”
    李世民忍不住骂娘起来。
    实话实,山西之战的规模和持续时间,不但让将士们始料未及,也出乎了李世民本人的意料。
    并州之战打得太漂亮了,让唐军产生了自己所向披靡、明军不过如此的错觉,能快刀斩乱麻地收复山西。
    而李世民则以为,李靖会像上次的中原之战那样,消极避战退守河北,双方继续燃烧国力对峙来着……
    “看来,那子打算在这里,在山西,把‘这事儿’给彻底解决了啊。”
    李世民冷静了下来,摸着下巴自言自语。
    必须承认,李明把决战的战场设在山西,眼光非常精准,用心也足够歹毒。
    山西的山地地形错综复杂,不但十分有利于明军发挥山地战的优势。
    而且还能最大程度地消耗唐军的后勤——
    在山里运输辎重需要人背骡驮,损耗花费可比在中原大平原推个推车要巨大多了。
    虽然高昂的后勤成本对明军也是同样如此。
    但是大明血厚,耗得起啊!
    明军都不需要在战场上取得什么决定性的优势。
    只要战线能继续僵持在山西一带,两边比拼烧血,就能把大唐的财政给活活拖垮。
    超级耐耗王李明能轻松把他爹给耗死。
    可是山西这块地,唐军不守还不行。
    对大唐来,丢了山西这个命门就等于输了一大半。
    “李明那子,大战略一直都是可以的。”
    李世民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
    人家明摆着用强大的国力碾压,阳谋无解!
    吗?
    “还是有办法的。”
    李世民放下李承乾的手信,紧了紧身上的皮袄,抖擞起精神。
    那个办法就是,速战速决。
    一波打穿李靖的军队,逼李明签订城下之盟,达成暂时休战。
    是的,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战事发展以后,李世民已经不奢望能全歼明军主力,彻底扭转战局、反败为胜了——
    在宽阔的中原都包不了明军的饺子,在复杂的山林地带更不可能。
    能靠短期战术击退明军的战略进攻,为大唐赢得片刻的喘息时机,便已经殊为不易。
    “战场瞬息万变,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我方不是没有胜机。”
    李世民扶着扶手,利索地撑起自己的身子。
    “那两个孩子已经做到了他们能做到的一切,接下来该看我了。可不能让他们的努力付诸东流啊。”
    他踌躇满志地走出书房,望着远方白雪皑皑的群山。
    “战略决战,当此时,当此地也!”
    …………
    “全线撤退?!退守晋阳?!”
    在稍后的军事会议上,阿史那社尔惊讶得脱口而出,几乎原地蹦了起来。
    就在刚才,太上皇李世民把大家伙都召集过来,什么“战略决战赌国运”,什么“皇国兴废在此一举”,把大家挑逗得热血沸腾。
    结果下一句就是,全军向后前进,虎踞晋阳城!
    郭孝恪、程知节……等等一大票唐军一线将领也甚是不解。
    “我军并没有在战事中吃亏啊,凭什么撤退?”
    “是啊,我和侯君集打得有来有回。”
    “何止有来有回,待末将和侯贼再战三百回合,末将必斩下他的狗头,献于陛下帐下!”
    就在众将七嘴八舌之时,李世绩冷哼一声:
    “尔等凡夫俗子,岂能揣测陛下圣意?
    “与人殊死搏斗之前,当收拢五指,方能使出全力一击。
    “战争亦如此。像你们这样四处开花,哪里才是主攻的方向?”
    大总管一言,让众人安静了下来。
    李世民朝他满意地点点头:
    “知吾者,英国公也。”
    被领导当众表扬,李世绩却一点也没有喜色,表情严肃。
    山西战役以来,他一直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因为在被老李家父子轮流拷打以后,李世绩便深刻吸取了教训,开始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看待当下的战局了。
    只能,无知是福。站得高虽然看得远,但是烦恼也越来越多了。
    他开始意识到,现在的大唐国力已经快支撑不住这场战争了。
    唐军哪还有余力往前莽啊,能把战线稳定在晋阳一线就已经竭尽全力了。
    所以,当陛下今天提出要战略决战的时候,李世绩便意识到,国力已经蹦到了极限,战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陛下甚至还用到了“赌”。这个“赌”字啊很不好听,明后方的真实情况可能比自己预想的还要糟糕得多。
    “后撤的只是大部队,不是让你们一个个都闲着,更不是让对面也都闲着。”
    李世民嘴角一勾,遥指着太行山、吕梁山和汾河流域的各个关键节点,压低声音道:
    “你们各带一支几百人规模的精锐,去这些后勤关节多转转,给我们的老朋友李靖找点活儿干干,别让他无事可做。”
    众将立刻凑到桌子边,恨不得把眼睛贴在地图上。
    什么也没有发现,茂密山林中平平无奇的几个点位而已。
    “不是这张。李世绩。”李世民挥了挥手。
    李世绩便亲自客串起了秘书,将一张又一张各地区的详细地形图取出,在地上铺开,展开了一副极其巨大、极其详尽的北山西地形图。
    大家这才看见,李世民陛下所遥指的那些点位,都处于明军一侧的后方,而且个个位置刁钻。
    基本都位于两山之间的夹缝处,一条相对平坦的山谷从中穿过,在这个夹缝处急剧收窄,就像口袋的袋口一样。
    众将互视一眼,露出了坏坏的笑容。
    这场仗对明军的消耗同样巨大,而这些山间谷地,几乎必定是明军输送后勤物资的要道。
    而陛下所指的地点,简直是天然的伏击场——
    易于隐蔽,居高临下。
    不但能俯瞰整个袋口,而且能最大程度地对集中的敌人造成破坏,伏击方得手以后还可以从容撤退。
    这些后世留名的名将们发现,自己就算提着灯也很难发现的完美蹲坑点,陛下半躺在龙榻上不看图,就能一个个全部隔空精准地指出来。
    这是何等变态的作战指挥能力啊。
    天策上将还是那位天策上将啊,宝刀未老。
    “蠢货,光看地图能看出个蛋?得要先动脑筋,然后侦查,侦查,再侦查!
    “难道像你们一样,在山里面一钻就是几个月,结果两眼一抹黑,整天只知道闷头和对面互殴吗?”
    李世民笑骂道:
    “这几个月的侦查结果,已经发给你们了。朕能预祝各位成功吗?”
    “必不辱命!”诸将齐声回答。
    有天策上将这个主心骨,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又有何惧?
    …………
    并州之北,崞县。
    这座山西代州下辖的县城,是与唐军对峙的最前线,云集着大明的绝对主力部队。
    包括李靖在内的大明一众骁将,以及李明在平定辽东时亲手带出来的赤巾军,都在此安营扎寨。
    俨然成为了明军的前敌指挥中心。
    “阳曲县的唐军全部撤出了?”
    主帅营帐中,李靖读着斥候送来的最新情报,眉毛拧成了川字。
    阳曲县在晋阳之北,是并州最靠北的下辖县,也是唐军阵营的最前沿。
    “在这个关键当口,他们主动把前沿阵地让了出来……
    “君集,道宗,定方仁贵,你们怎么看?”
    大明的老中青三代军事精英看了看主帅的脸,心中同时升起一股吐槽的欲望。
    如今的李靖已经今非昔比了(物理)。
    经过几个月的战斗,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让他一瘦再瘦,从最开始圆滚滚胖乎乎的萌老头,变成了面部线条分明的硬朗老帅哥。
    简直是刻板印象里的老将形象。
    如果现在走在平州大街上,李明陛下绝对认不出自己的武装力量总帅……
    “咳咳。”
    李道宗最先回过神来,干咳一声进言道:
    “这应该是敌方诱敌深入的把戏,不必理会。”
    这是教科书级别的标准答案,其他人纷纷点头附和。
    侯君集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恐怕是对面后勤不济,国力不足,不得不收缩战线。
    “别忘了,拖垮对面而不是直接在战场上打垮他们,是李明陛下定下的总战略。
    “我们应该趁势占领阳曲,晋阳便唾手可得。”
    这的也没有毛病,其他人也纷纷点头附和。
    问题这不就来了。
    是唐军诱敌深入主动回退,还是后勤不足被迫后撤,到底哪个才是真相?
    大家的目光同时转向了李靖。
    这就是该主帅拿主意的时候了。
    李靖转向侯君集,道:
    “君集所言有理。根据唐军后勤运力和每日消耗测算,他们的粮草装备应该已经到了接近枯竭的地步。”
    打仗不要我觉得,不是纯凭感觉,事事都要经过数据计算的。
    而李靖就深谙此道。
    这也是他脑力消耗特别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侯君集嘴角一提,又立刻熨平,装作不出所料的样子。
    “所以,按江夏王的意见,全军按兵不动。”
    李靖又望向了李道宗。
    “嗯……嗯?!”
    侯君集被领导的九十度急转弯给扭折了腰。
    不仅是他,其他人——包括李道宗自己——也对李靖的最终决策感到不解。
    根据侯君集的前提得出李道宗的结论,博采众长了属于是。
    既然唐军后勤困难,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阳曲县是通往晋阳的战略要地,得之,晋阳在望,山西在望,关中也在望。”
    侯君集立即起身作揖道,语气很是强硬:
    “望主帅三思!”
    李靖没有和他讨论阳泉一城一地之得失的问题,而是反问:
    “在穷途末路之前,是安安静静地自我败亡呢,还是狗急跳墙,做最后一搏?”
    众人的面色皆是一沉。
    “李卫公,您的意思是……”
    李靖沉着地下令:
    “各部坚清野,严防死守不得擅自出城,以防敌军垂死反扑……”
    话音未,营房的大门被猛地推开。
    来者的身份让所有人心中一紧。
    是传令兵。
    一个兵敢能不顾场合地闯将进来,就明……
    “急报!后勤遇袭!”
    传令带来了最糟糕的消息。
    外行看战术内行看后勤。
    在冰天雪地的山地打持久战,后方后勤甚至比前方战事更能决定战争的胜败。
    “清楚点,哪条后勤线路遭袭?”侯君集暴喝道。
    传令对答:
    “几乎所有!”
    众将闻言色变。
    薛仁贵更是被迫回想起了第一次中原战役时令他不堪回首的往事,身体忍不住颤抖起来。
    “大战之前先断粮草,果然是他的惯用手段啊……”
    李道宗的震惊不亚于他:
    “为了防止唐军包抄粮道,我们特意在山间安排了这么多后勤线路,都遭到了袭击?”
    “该,不愧是天策上将么?”
    诸将窃窃私语,都感到头皮发麻。
    李世民就像一座大山,光是在对面镇着,就能形成无形的威慑,让敌手感到莫名巨大的压力。
    话声渐渐了下去,众将的目光又重新投回到了自家主帅的身上。
    大家的眼神仿佛在:
    接下来该怎么办?
    “怎么办?一切照旧,坚清野,严防死守。”
    李靖的眉头连动都不带动的,平静如水。
    “看谁耗得过谁。”
    着,他背着手望向了窗外。
    院子里满满当当的,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堆积如山,连路都很难走,士兵们正在加急搭建雨棚。
    至于崞县的府库仓储、空闲的院民居、乃至于有个顶的简陋屋,更是早已被事先囤积的粮食给爆满了。
    谁和天策上将打仗不先备足粮草啊?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xiaoyao666.net/xs/1/1940/129079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iaoyao666.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