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罪己诏

推荐阅读:被赶出王府后,我成了最强锦衣卫种菜骷髅的异域开荒逆侯传星辰大道被迫成为限制文主角后自缚禁地五百年,我当散修你哭啥神话学院港雾我收服了宝可梦随老公进城的乡下小媳妇重生了

    奶奶的,不论在哪个时代,但凡扯上岛国,事情都会变得十分糟糕。
    李明的臭脸拉得越来越长,沉默地沿着堤坝走着。
    脚步踩在坚实的石子路上,发出哒哒的脚步声。
    哒哒哒——身后脚步声一片。
    “嗯?!”
    李明停下脚步,暴躁地向身后一瞪眼。
    羽林卫们同时停下脚步,不约而同地东张西望起来。
    带着一大帮子保镖巡视灾区,你们是生怕老百姓不恼火么……李明心里吐槽。
    不过面对这帮虎背熊腰的大孩,他也生不起气,只是朝其中两人努了努下巴,就又自顾自地溜达走了。
    羽林卫跟从李明陛下久了,自然知道其中的意思。
    被陛下钦点的两人立刻卸下盔甲,便服跟上。
    其他人则远远地缀在后面,进入“免打扰模式”,远程为陛下提供护卫。
    李明可没少深入民间走访,所以大伙儿都驾轻就熟了。
    “呵,还算机灵。”李明的臭脸稍微香了一丢丢。
    他所一手打造的队伍,能力还是很强的。
    整起事件,如果有什么能令李明感到欣慰的话。
    那就是滑州的官场。
    一众官员虽称不上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干事都勤勤恳恳,称得上优秀了。
    而且他们还都通过了狄仁杰和来俊臣的“真心话大冒险”,官品是绝对没的,绝对忠诚可靠。
    这也可以当成大明基层官吏的缩影了——
    国家处于创业上升期,连带着官员也怀抱着满腔热血,充满了理想和责任感。
    不像王朝的中后期,被各种欲望腐化堕。
    而滑州的老百姓,同样也是大明百姓的缩影——
    吃苦耐劳,踏实肯干。
    在家乡遭遇了灭顶之灾以后,并没有怨天尤人、坐等救援。
    他们仍然能够被组织动员起来,迅速展开自救,疯狂地挖石填土,第一时间把黄河巨龙束缚在新的河堤之中。
    可以,如果没有英雄的滑州官民,仅凭李明带来的这点人员物资,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无力这么顺利整顿山河。
    下游的损失,肯定还会再扩大。
    天道不公,如此优秀的中原人民,本不该横遭此劫难……
    李明定住了脚步,环顾四周,不禁怅然。
    不知何时,他已经走下了大堤,来到了民居区——
    是“民居”,其实也就是简陋的难民营,用来暂时安置灾民的。
    他们原本的民居,现在正在水里泡着呢。
    黄河夺取汴河水道,可不是一蹴而就的。
    别看这条巨兽现在老老实实地在河道里流淌,在刚决堤时,可是凶暴异常。
    将沿岸的城市村席卷殆尽。
    奔腾的河水之于人类,就像满溢的水壶之于蚂蚁。
    在那个雨夜,无数人被倭人放出来的洪水所吞噬。
    而存活下来的灾民,则只能挤在这个栖身之所,怀着悲痛和懵懂,继续苟活着。
    难民营的生活条件,很难称得上理想。
    竹棚子横七竖八地搭着,顶上用茅草一铺,就是供人居住的地方。
    几十人挤在一张大通铺上睡觉,连下脚都没有地方。
    不但拥挤不堪,用水也是个问题。
    退去的洪水十分肮脏,不能直接饮用,而干净的井水远在数里之外,要取用还得排队。
    所幸现在还是夏天,夜晚的气温还算温暖。
    否则,就这简陋无比的茅草屋,晚上是要冻死人的。
    李明刚放松一些的脸色,又慢慢拉了下来,逮住一个看起来像是负责人的吏,劈头盖脸就是一顿喷:
    “你们这是怎么在管的?这是人住的地方?!”
    那蝇头吏正四仰八叉地躺在难民营门口的石头上,呼呼大睡着,被猛然惊醒。
    “发大水了?快跑啊……啊?嘶溜。”
    那货先是像弹簧一样蹦了起来,然后才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迷迷糊糊地定睛一瞧。
    只见一个臭着脸的破孩,正神气活现地站在自己面前。
    奶奶的,老子还以为大河又溃堤了呢!熬夜干活刚眯会儿眼,被这婢养的儿吵醒……
    吏心中满满的起床气,正欲口吐芬芳。
    然后,余光就瞄见了几位五大三粗、一脸和蔼可亲的大汉。
    口吐不凡的郎君、突然出现在灾区、身旁有大内高手贴身护卫……
    电光火石之间,吏意识到了什么,登时都不会话了:
    “陛陛陛……”
    李明无奈地看着这个可怜虫,发现了他脸上刻着的浓厚倦意,脸色柔和了几分,问:
    “此处住所甚是简朴,是有什么困难吗?”
    “陛陛陛……”吏惶恐地回答。
    李明:“……”
    对这位的体制内,神皇大帝给予了充分的耐心。
    终于从断断续续的话语中,听清楚了大概。
    大意是,他也想让灾民们住得好一点,可是条件不允许啊!
    尽管大明是基建狂魔,可是灾区的物质条件实在有限。
    粮食宝贵,建材宝贵,连健全的劳动力也十分宝贵。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精打细算,把资源花在刀刃上——
    在优先保证粮食和水供应的前提下,搜寻生者、收殓掩埋死者,还要巩固堤防……
    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而人手太少,时间又很紧迫,任何一项工作耽搁了,都会酿成严重的次生灾害。
    所以,修缮住房就被排在了最后,先保证大伙儿能有个地方睡觉,又不是不能住。
    李明听完沉默了,放眼望去。
    只见还滞留在营地里的,多是些老弱病残幼。
    青壮年的劳力,不论男女,此时都不在“家”。
    想必是在大堤上劳动着。
    “我会安排的。”
    李明低声道。
    “陛陛陛……”吏激动地回答。
    离开压抑的“居民区”,李明闷闷不乐地继续前行着。
    在大河两岸,时不时能见到失去亲人的布衣,跪在浑黄的河水边上,痛哭流涕以泪洗面。
    “娘唉!额滴亲娘唉!……”
    恸哭声不绝于耳,不知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悲痛,还是他们的亲爹娘真的被河水冲走了。
    正因为黄河把华夏人民打得哭爹喊娘,所以才称为“母亲河”么……李明自我排解地吐槽着。
    黄河如果真是一位女人,那也是一位公平的母亲——
    平等地肘击每一个不好好修水利的王朝。
    开玩笑的,就算大明好好修水利,都修得被计相房遗则形容为“劳民伤财”了,黄河母亲也照样肘击。
    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肘击之中,锤炼出了华夏民族的民族魂。
    “这句话得轻巧漂亮。
    “但是,如果真的参与到其中的历史进程,可比历史书里写的要沉重多了……”
    李明喃喃着,望向不远处的河堤。
    男男女女们正在辛勤加固河道,在督工的指导下,开挖排水渠,将积水排空。
    老人孩也没闲着。在远处的田野里辛勤地弯腰劳作着,试图在秋天之前,种一些耐涝耐盐碱的菜蔬出来。
    天上虽然挂着厚厚的乌云,但是毕竟是夏天的正午时分,只要雨一停,天气其实是十分闷热的。
    但是这里的人们一刻也不停歇,埋头苦干着。
    逝者已矣,在睡梦中不知不觉地离开这个世界,或许是贼老天最后的一点仁慈吧。
    但是生者必须背负着这一切,继续前行。
    日子总得过下去。
    “陛下?!”
    有人十分眼尖,大老远就认出了李明,不由得大喊一声。
    毕竟李明很有标识度,一个孩如果浑身散发着慈祥的光辉,那多半就是咱们的神皇陛下了。
    “草民拜见陛下!”
    大家伙嘴上叫得恭敬,可是实际行动可一点也不畏手畏脚。
    呼啦啦全拥了上来,把李明身周围得水泄不通,两位便衣的大内高手根本无从招架。
    如果有谁在这时候起了贼心,那么李明多半是难逃一劫的。
    不过,滑州的百姓又哪里会害自己敬爱的陛下呢?
    严格意义上来,滑州并不属于大明的“原始股东”,而是在战争进程中,在明、唐两边反复横跳的骑墙派。
    是李明的实际表现,征服了他们。
    在遭灾的第一时间,这位庞大帝国的九五之尊就不远千里地来到此地,不惜千金之躯,在堤坝上就这么住下了。
    不仅姿态做足,这位陛下还展现了超强的能力。
    在他的统一调度下,灾区迅速恢复秩序,及时挽救了不知多少生命。
    有这样一位天子,滑州百姓们觉得,是他们三生有幸啊。
    “陛下万福!陛下万福!”
    热情的中原百姓,对李明的拥戴一点也不比辽东的原始股东们差。
    “啊,好啊……”
    李明应和着,心里很不是滋味。
    多么好的百姓啊,他们本不该迎来这般命运。
    谁应该为此负责?
    这是谁的错?
    首先排除倭人。
    对于岛民,李明本就不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期望。
    他们做出再卑鄙下作的事,也不该感到生气,因为坏人的任务,就是干坏事。
    这同样不是马周、张谦等一票滑州官员的责任。
    祸事虽然出在他们的辖区,但锅不在他们。
    这些基层官吏,已经做得很称职了。
    虽然民夫队伍里混入了细作是他们的问题。
    可是,考虑到当时的实情,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动动嘴皮子很简单,可是真要到实处,有多难只有自己知道。
    这份责任归来归去,还是得归到李明自己的头上。
    “怪我,都怪我……”
    面对热情的灾民,李明面有愧色,喃喃道:
    “是我的错误,没有及时刨除‘根因’,以至于此……”
    怪我,都怪我不够穷兵黩武。
    没有第一时间渡海,把倭人的根给刨了!
    …………
    唐州。
    国务衙门里,人声嘈杂,沸反盈天。
    不仅是国务衙门,三省六部各个衙门,大家都忙到飞起。
    黄河改道,国家都乱成球了。
    必须依靠这些官僚机构,将乱成一团球的各项事务再一一重新理顺,分发给各地执行。
    这才让这个新生的国家没有散架。
    不仅没有散架,广袤的华夏大地上甚至没有一起民变。
    全国上下都拧成了一股绳,全力对抗着灾魔。
    经历如此浩劫,一个国家还能这么团结,这是前所未有的。
    一方面,这当然得益于神皇大帝的英明领导。
    尤其是“生产大队”制度,使农民之间、大队与大队之间可以互助,互相扶持着挺过难关。
    公社制度的优越性,在大灾大难之中得以完全体现。
    当然,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诸位大臣的努力。
    其中最努力的那位,并不在衙门里坐着。
    …………
    “什么?你陛下要下罪己诏?!”
    房玄龄从病榻中惊坐起。
    他的好大儿,房遗则,面无表情地点点头:
    “是的,父亲。”
    “唉!陛下真是……现在已经乱成一锅粥了,怎么还要再添乱?!”房玄龄真的很苦恼,表情出现了明显的波动。
    这段时间,他虽然没有去单位上班,但是依然逃不过居家办公的命运。
    监国长孙无忌可没有放过他,把“权力”——换一个更贴合实际的词,工作——源源不断地往相府里塞。
    明明都在家养病了,怎么还越休息越累了呢?
    不过,好在房遗则严格遵守明哥在临走前的嘱咐,每天定时定点给老爹捎上大明特色宫廷菜——
    不加油水的肉蛋奶,菜蔬米面,以及,一成不变的鸡胸肉。
    你还真别,这么被迫“服用”一段时间下来,房玄龄的体力和气色果然好多了。
    现在他还躺在卧榻上,纯粹是因为昨晚上熬夜办公了,中午趁机憩一下。
    然后,就从儿子嘴里听见了这么炸裂的信息。
    “把天灾归到自己头上,会让天下人以为大明失去了天命,以为天子不修德政,这些陛下难道不知道?
    “现在全国难得团结一致,没有发生什么动乱。
    “难道陛下是觉得太平静了,生怕搞不出什么事端吗?!”
    房玄龄连续发出一串吐槽。
    他才不管陛下这那的。
    学生犯错,作为老师就应该纠正。
    房遗则看了大谏臣父亲一眼,将手里的文书递了过去。
    “这是罪己诏的草案,您先过目?”
    “这是生怕局势还不够乱……”房玄龄嘟哝着,不情不愿地接过。
    只是扫了一眼,他的眼神忽然一亮,不由自主地感叹一声:
    “哦???”

本文网址:http://www.xiaoyao666.net/xs/1/1940/12909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iaoyao666.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