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小说网,新逍遥小说网,逍遥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清妖 >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清优秀官员

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清优秀官员

推荐阅读:让卷王当炮灰?她逆天改命赢麻了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直播读心毛茸茸,我成了警局团宠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融合是最高贵的召唤方式!天命神算毒士:开局为女帝献计,请陛下自爆朕来整顿豪门狗血文混沌天帝诀顶级兽夫太缠人,绝美娇雌想出逃

    爱财如命的郑御史肉疼,视金钱如粪土的赵御史则很激动,不是一般的激动。
    四品粮道啊!
    什么性质?
    相当于一个省的粮食厅长。
    粮食在这个年代是镇国之宝,是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压舱石,现在,赵安做了这个压舱石,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大清中层官员的顶峰了。
    老太爷还额外给赏了个黄马褂,这什么性质?
    那是荣誉称号!
    黄马褂往身上一穿,赵安就是活脱脱的全国优秀粮食厅长。
    不带半点水分的。
    黄马褂好啊,好到什么程度呢?
    江苏省内就连巡抚大人也不好意思参他。
    因为,参黄马褂跟参老太爷有什么区别?
    省里开会,他这个四品官也是有资格举手的。
    你这么好的事怎么就突然砸到自个头上了呢,事先一点风声没有,一点心理准备也没有,真是.
    搞的赵安都有点不好意思薅老太爷羊毛,挖老太爷墙角,造老太爷反了。
    隆恩真他妈的浩荡。
    早知道弄桩冤假错案能有这么大好处,就不该听老丁的,把扬州城的所有黑恶势力全打成反贼,名单拉个上百页出来,这不就直接进部了嘛。
    却不知他这四品粮道压根就是无中生有,将错就错出来的。
    老太爷压根就没想升他的官。
    全是人福中堂听岔了,下不来台给整的这么一出。
    问题赵安不知道啊,反正瞧给自己升官的圣旨那叫一个美,再瞧荣誉加成的黄马褂更是那个美,再瞧一块送来的四套官服,嘿,美上加美。
    所以,当官就得当大官,因为当了大官待遇一下就上来了。
    七品教授就一套官服,为了换洗方便只能自个掏钱请裁缝照猫画虎做一套。
    听过当官的得自己花钱做官服的么?
    咱大清就这样。
    人分三六九等,这大清的官同样也分三六九等。
    作为吏部直管几乎不拿出来卖的四品官,享受的待遇能让四品以下官员羡慕嫉妒恨。
    别的不,单官服就整整四套,帽子、官靴也都是两套。
    四套官服一套是在正式场合穿的朝服,一套是日常办公穿的补服,一套是出行用的行服,还有一套是办喜事用的吉服,且都是由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订做,用料相当讲究,做工无比精良。
    考虑天气原因,官帽一个是冬天戴的暖帽,一个是夏天戴的凉帽,上面无一不是用的青金石顶。
    可惜没有花翎,有点美中不足。
    没办法,朝廷有规定,文官只有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的办事大臣才能戴花翎,武官虽然五品以上都可以戴,但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
    整个扬州地面只有从三品的参署老爷赵德汉帽子上有根花翎,其他人一律没有。
    除了轿子规格,出行仪仗、护卫人员都大规模调整外,工资也高了不少。
    法定四品官一年工资是105两,外加105斛的粮食,此外有养廉银6000两。
    当然,这个养廉银不是统一的,而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不同来定。
    富裕的江苏养廉银无疑是全国最高的,同级别甘肃的四品官一年养廉银只有江苏一半。
    算上正规收入的各种敬、仪,赵安不贪不抢的话一年合法收入至少四百万钞票。
    还没粮道不仅是个实权衙门,还是个肥水衙门,赵安再不贪,他往这位子一坐面前摆个碗,一年少也能弄个几万两花花。
    人逢喜事精神爽,缓过气来的赵安赶紧热情招待京里来人。
    虽对方只是个正五品的三等侍卫,但人是旗员,且还是老太爷身边的直属安保人员,按朝廷制度旗员外放文职一律升一级,外放武职则升两级用,升官速度也远超汉官,所以保不齐人侍卫大人哪天就成赵安上司了。
    赵御史突然就高升粮道,虽江安道实际管辖的是安徽和江宁的督粮事,但毕竟是一省粮道,驻地还在江宁,在场官员哪个敢自己不会调到安徽任职。
    所以,都不用谁倡议,这边喝着酒,那边就纷纷把喜敬给供上了。
    等赵粮道启程前往江宁,在座官员还得准备一份别敬,江宁那边的粮道衙门则有到任规等着赵粮道收。
    反正,不折腾,就这么两个位子挪一挪,至少大几千两进兜。
    最开心的人无疑是老丁和老宋了。
    一个为孙女婿高升打心眼里欢喜,一个则已经幻想自己的美好将来。
    赵大人升四品粮道一分钱没花,省下来的钱不给他老宋花给谁花?
    最别扭的是谁呢?
    府台大人!
    半年前上任时这赵有禄只是个监生,任的还是九品学录,连个芝麻官都算不上。
    可这家伙就跟走了狗屎运似的噌噌往上升,短短半年时间就从九品官升到四品官,活脱脱的官升十级。
    本朝历史上除了十几岁的满洲旗员直接任侍郎、副都统的,恐怕就属赵有禄升官最快了。
    就李卫公当年也是花了两年时间才升的道员。
    不过李卫公起点高,直接重金买的从五品郎中,比赵有禄的九品学录本身就高了几级。
    而且李卫公只当了一年道员就升任布政使,两年升巡抚,三年升总督,从这点来看还是比赵有禄要强的。
    嗯?
    府台大人心中一个激灵,下意识看向正在给京中侍卫敬酒的赵有禄:这子别再成第二个李卫公啊。
    很有可能,当今皇上对宠臣的提拔速度并不下于其父世宗宪皇帝。
    和珅不就是活脱脱的例子么。
    赵有禄虽不是旗人,可他好像入了内务府包衣籍,成皇上的奴才了。
    这么一寻思,刚刚还矜持着的府台大人莫名的就端起酒杯恭喜赵御史高升粮道,一通高度评价外加赞赏的话听的赵安都有些不好意思,没啥好的,感谢知府大人,我干了你随意。
    不胜酒量的府台大人见状也只好一口闷,结果众人见府台大人今天放开了,竟是一个接一个劝酒。
    把个府台大人喝的连路都走不稳了,是赵安同老丁把他架到轿子上去的。
    上了轿子的府台大人可能真喝多了,竟死死抓住赵安的手:“你能有今天,全是本府的功劳啊,全是本府的功劳啊”
    啊了啊的,睡着了。
    听的赵安一头雾水:我能有今天全是我自个的努力,跟你有什么关系?

本文网址:http://www.xiaoyao666.net/xs/2/2760/17779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iaoyao666.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