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拍摄日常(2/3)

推荐阅读:第四天灾就没有正常的废土世界打工指南财戒都市神豪:开局解锁一亿亿资产红楼琏二爷超维术士叩问仙道大清要完美漫地狱之主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

    电影节,最重要的就是作品…
    柏林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作为欧洲最负盛名历史最悠久的三大国际电影节,他们之间的竞争关系也是很强烈的!
    具体来就是争夺某部影片的全球首映权。
    这里需要理解一个概念和一个规则:什么是全球首映权?为什么三大电影节需要全球首映权?
    一般来,一部电影在制作完成,正式进入院线之前,会举行一系列的放映宣传活动,而在全球范围内首次面向媒体或公众的放映活动就是全球首映。
    全球首映指的就是崭新的几乎没几个人看过的电影,首次直面观众的放映。
    在全球放映权之后,就是国际首映权,即如果影片在制片国本土已经公开放映过,但从未在本土之外的地区和国家放映,那么这部电影首次在国外的放映活动就是国际首映。
    再往下就是根据地区及国别和城市区分的首映了,比如北美首映,欧洲首映,亚洲首映,美国首映,南美首映,乃至中国首映等。
    而欧洲三大电影节几乎强制性要求主竞赛单元的影片需要在他们电影节上举行全球首映,因为全球首映对媒体和公众来是最具吸引力的,如果能在一个电影节上看到一部尚未公开面世的电影新作,那这个电影节的地位、名气和影响力都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欧洲三大电影节则通过要求影片全球首映的规则来维护自己的地位、精英品牌和威望。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
    当年,《梅兰芳》就是在国内公映过了,然后才参加的柏林电影节!
    而当遇到一部佳作,或者某大师名导的新作,或者巨星云集的电影时,三大电影节都会对这部电影伸出橄榄枝,邀请影片去参加他们的电影节。
    于是电影节之间的竞争关系就出现了,也就是所谓的“抢片”。
    戛纳电影节前主席吉尔·雅各布曾提到他曾经为了赶在其他电影节之前抢到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曾亲自坐飞机赶往科波拉在洛杉矶的住宅,盯着科波拉剪片。
    后来影片在戛纳电影节获得了金棕榈奖,而影片如今的影史地位也始终伴随着“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字样。
    现如今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当某个电影节对一部电影犹豫未决,或者想把这部电影放进次级单元时,另一个电影节则可能会为了抢到这部电影而许下保送主竞赛单元的承诺。
    当年张艺某的《一个都不能少》被戛纳‘退货’,然后张艺某公开发表了绝交信,顺便带着作品参加了威尼斯,最终斩获金狮奖!
    沈言的《燃烧》,欧洲三大都很重视!
    沈言现在是公认的华语电影年轻一代扛旗人。
    而且是《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制片人…
    要知道,现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跃居全球第二,而且,很多欧洲电影也会以批片形式进入中国…
    欧洲三大对华语电影都很重视!
    否则,《任逍遥》、《紫蝴蝶》有什么资格进军主竞赛单元?
    个比较惨痛的事实:欧洲三大电影节已经是老欧洲电影行业最后的遮羞布,事实上它们的电影市场基本被美国打击的差不多了!
    法国这种发明电影的国家,本土电影只有靠喜剧片还能上票房排行榜。
    就中国观众的视角,欧洲电影这几年最有存在感的反而是西班牙,这个没有啥出名电影奖的国家。
    其它欧洲导演要么去好莱坞混,要么留在欧洲,很久才拍一部制作电影,然后去拿个奖可以让投资人满意。
    也就华语电影人热衷欧洲电影节,那帮人多半是国内电影的赛道挤不进去,国内市场也抢不过对手,只能捞偏门去欧洲碰碰运气,代价就是拍出来的欧洲定制版电影,除了拿奖基本没有别的用途,票房就不用想了。
    沈言不一样…
    他本身就是华语电影票房纪录保持者,而且,他跟北美的独立电影界关系很好!
    这样的导演要拍文艺片…
    反正,《燃烧》这个项目,立项之初,就被三大电影节看中了!
    戛纳电影节的总监克里斯提安·琼亲自打电话询问沈言,然后得知电影要等到7月才会开拍…
    只能遗憾了!
    柏林电影节也安排了相关选片人登门拜访…包括威尼斯电影节的埃琳娜·波拉奇…
    不过,最终沈言选了威尼斯电影节!
    原因很简单:时间上最合适。
    埃琳娜·波拉奇是威尼斯电影节亚洲区选片人…
    其实,这两年华语电影没怎么入围威尼斯——除了2011年。
    那年,四部华语片入围主竞赛:《人山人海》《桃姐》《夺命金》《赛德克·巴莱》…
    去年,前年,没有一部入围的!
    电影节主席阿尔贝托·巴贝拉在接受采访时称:“中国电影达不上威尼斯的水准!”
    然后被一堆人讥讽…
    尤其是戛纳、柏林电影节的主办方。
    原因很简单:戛纳、柏林依然有华语电影入围——到底是中国电影够不着威尼斯,还是大家看不上威尼斯?
    这次《燃烧》没开拍就入围威尼斯,某种意义上,也是威尼斯电影节的示好…
    不过,主办方挺担心沈言的效率!
    当年,王家卫的《蓝莓之夜》被定为戛纳电影节开幕影片,结果一直拖到电影节开幕前三天,才把后期工作完成…
    《燃烧》可能不能这样…
    所以,埃琳娜·波拉奇干脆来了《燃烧》剧组,她要看看进展…
    ……
    沈言拍电影很快。
    他给《燃烧》定的拍摄周期是15天…
    就一部偏文艺的剧情片,没啥特效,也没有大场面,没有理由拖个好几个月之类的…
    《燃烧》剧组也就八十多人,属于标准的剧组。
    但光是摄影组就多达40人,而且分成两个组。
    别误会,没有主镜头、副镜头的区分,就是分班拍摄…
    对沈言来讲,《燃烧》最重要的就是摄影…
    7月5号左右,剧组磨合的差不多了,沈言果断加快了进度。
    然后,剧组的执行导演告诉他‘埃琳娜·波拉奇来了’!
    沈言不以为意:“来就来呗,不用管她,咱拍自己的!”

本文网址:http://www.xiaoyao666.net/xs/3/3123/19590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iaoyao666.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