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章 来到工坊

推荐阅读:我把全修真界懒哭了诸天模拟:从莽荒纪开始执棋斩天:我的剑仙娘子杀疯了我还真是幻觉?地煞七十二变仙人消失之后至尊战王1987我的年代天人图谱重生2013:超级科技帝国

    班大师的机关手突然"啪"地合拢:"哎,燕丹那个子啊,如今他能够看破,也算是解脱了!”
    当方铭引领众人穿过最后一道山坳,蓝田工坊的全貌豁然展现在眼前。
    渭水支流两岸,几座巨型工坊如卧龙般延展。每座工坊屋顶都竖着造型各异的陶制烟囱,有的冒着青烟,有的喷着白雾。
    "看那水车!"一个墨家弟子突然惊呼。
    只见五架三层楼高的水车在河面上隆隆转动,带动着数十条皮带传动装置,将动力输送到各个工坊。水流冲击的轰鸣声中,隐约能听见齿轮咬合的"咔咔"声。
    随着不断向着工坊前进,嘈杂的声音也逐渐传来。首先就是工坊外围自发形成的集市。青石板路两侧,摊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新出炉的胡饼嘞——""关中精钢打的菜刀——""琉璃珠子换山货——"
    几个总角儿举着木制的风车,在人群中追逐嬉戏。他们手中的玩具竟也仿着工坊里的水车造型,叶片随着奔跑呼呼转动。
    "这是..."
    "工坊雇工有六千余人。"方铭笑着解释,"连带家眷超过两万。商贾自然闻风而来。"
    正着,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起。各个工坊大门突然涌出下工的匠人,他们穿着统一的粗布短打,胸前别着不同颜色的木牌
    随着工人的下工,集市瞬间更加热闹起来。匠人们熟门熟路地走向各个摊位:
    "张婶,老样子来两份!"
    "王伯,帮我留把好锯子!"
    几个年轻工匠甚至蹲在路边,就着烧饼讨论某个零件的改良方案。
    一行人来到集市,班大师突然停在一个铁匠铺前。铺主正用新式手摇钻给农具打孔,旁边挂着"一刻钟修好"的木牌。
    "连维修都..."大铁锤摸着脑袋嘟囔。
    "这叫'便民铺'。"方铭拿起一个刚修好的犁头,"工坊出的新物件,总要有人会修。"
    随着深入,方便带着众人开始参观各个工坊。
    当方铭推开琉璃坊的朱漆大门时,一片绚烂的七彩光晕迎面扑来。班大师下意识举起机关手遮挡,指缝间漏进的光斑在他脸上跳动如蝶。
    三十座熔炉在坊内呈环形排列,炉中各色琉璃溶液如同液态宝石般翻滚。工匠们手持长柄铜勺,将熔化的琉璃液倒入模具。最令人称奇的是中央的透明琉璃生产线——两名壮汉正用铁管吹制琉璃器皿,旋转间拉出的薄在火光中几乎隐形。
    "心脚下。"方铭提醒正仰头发呆的大铁锤。地上铺着的竟是碎琉璃拼成的百花图案,每一步都会带起细碎的光影。
    "这...这就是'琉璃?"班大师的机关眼不断调整焦距,盯着一个正在冷却的琉璃瓶,"老夫在燕王宫里见过一套,是价值连城..."
    方铭从架子上取下一对琉璃杯:"大师请看,这是新研制的'透影璃'。"杯子在阳光下竟能清晰映出手指纹理,比最上等的铜镜还要透亮。
    "其实配方并不复杂。"方铭带众人来到原料区,指着各色矿石,"主要就是石英砂、石灰石和纯碱。关键是这口熔炉——"他轻拍身旁的圆拱形炉灶,"能持续保持一千二百度高温,是公输家帮忙改良的。"
    班大师听到"公输家"三个字,胡子本能地翘了翘,但马上又被炉前的操作吸引——工匠正将一包白色粉末撒入熔液,琉璃瞬间变得清澈如水。
    "这是何物?"
    "芒硝,去杂质用的。"方铭笑着揭开另一个秘密,"其实最难的是控制冷却速度。我们挖了地下窖室,用井水调节温度。
    展示架上,各式成品琳琅满目:有雕着细密花纹的琉璃盏,有镶嵌金丝的琉璃屏风,甚至还有栩栩如生的琉璃花卉。
    "西域国上月派使者来,用三十车稻谷换了一套琉璃酒器。"方铭指着角里正在打包的货箱,"那些是要运往西域的。"
    大铁锤突然指着墙上一幅地图惊呼:"这些红点难道是..."
    "对,都是订购琉璃的各地。"方铭点头,"最远到夜郎国都有商队来采购。"
    班大师的机关手轻轻抚过一尊正在雕刻的琉璃马,突然笑出声:"难怪燕丹那子,秦国现在富得流油。光这琉璃坊,怕是比燕国整年的赋税还多!"
    从琉璃坊出来后,众人又来到了农具坊。
    当方铭推开农具坊的大门时,一股混合着松木香与铁腥味的热浪扑面而来。班大师的眼睛瞬间调整焦距,将这座足有百丈长的工坊尽收眼底。
    五条完整的生产线如同五条蛟龙,从原料区一直延伸到成品检验台。最左侧的锻铁区,十二座焦炭炉喷吐着蓝色火焰,赤膊的匠人们用铁钳夹着通红的铁块,在砧板上锤打出犁头的雏形。不同于传统铁匠铺的杂乱无章,这里每个锻台旁都立着标准模具,匠人每敲打三次就要将铁坯放入模具比对。
    "这叫'三锻一校'。"方铭拾起一个刚成型的犁头,刃口在灯光下泛着青芒,"误差不超过一粒黍米。"
    中间的木工区更令人称奇。二十台水力驱动的刨床发出整齐的"咔嗒"声,原木在这头送入,转眼间就变成光滑的辕杆从另一头滑出。班大师的机关手突然伸长,测量着刚加工好的辕木弧度:"这曲线...竟然分毫不差!"
    最右侧的组装区摆放着十种不同的夹具。工匠们将锻好的犁头与刨光的辕木放入夹具,"咔哒"一声就完成精准对接。大铁锤瞪大眼睛看着一个少女工匠熟练地操作着机关——她只需转动三个手柄,就能同时完成钻孔、榫接和捆扎三道工序。
    "这是公输家的'三连环扣'?"班大师的胡子翘了翘。
    忽然,头顶传来滑轮转动的声响。众人抬头,只见完工的曲辕犁正通过悬空轨道自动运往库房。那轨道设计精妙,每到拐角处就有木质凸轮自动调整方向,完全不用人力干预。
    库房外的景象更壮观。数百具打包好的曲辕犁正在装车,每具犁上都烙着"蓝田"二字。
    班大师抚摸着辕杆上精细的防裂纹,突然问道:"这犁造价几何?"
    "相当于普通农家半年的盐钱。"方铭从架上取下一本账册,"但朝廷补贴七成,实际要不了多少。"

本文网址:http://www.xiaoyao666.net/xs/3/3826/234104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iaoyao666.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