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樊楼(一)

推荐阅读:让卷王当炮灰?她逆天改命赢麻了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直播读心毛茸茸,我成了警局团宠影视世界从小舍得开始融合是最高贵的召唤方式!天命神算毒士:开局为女帝献计,请陛下自爆朕来整顿豪门狗血文混沌天帝诀顶级兽夫太缠人,绝美娇雌想出逃

    汴京城内德益楼,这座开封城里有名气的酒楼,虽不如樊楼那般富丽堂皇、酒色财气,但也算得上清新雅致。
    德益楼二楼的一个雅间内,有两个人站在一面铜镜前。一人正在往身上穿着一件书生长袍,另一个人则是一身婢女打扮。
    只见那个婢女打扮的人约么十五六岁,一身浅色罗衫裙,她正在帮那个书生打扮的人整理头发。
    她把那人头发盘成一个书生束髻,用丝带拢起,又在案几上拿来一个玉簪插在束髻上。然后向铜镜看去,满意的点了点头。
    她又在案几上拿起了一撮类似毛发的东西,递给身穿书生长袍的人,那人居然贴在了鼻子下,然后还摁了摁;
    那人回头道:“柔,我这身打扮像不像一个饱读诗书的书生?”完还扬了扬头,来回踱了几步。这声音清脆莞尔,显然是一个女子的声音。
    那个名叫柔的丫鬟掩嘴轻笑道:“姐,你这身打扮要是上街,不知要迷倒多少良家少女呢,”完咯咯的笑个不停。
    “那当然,我这身打扮也算是玉树临风啊……”完还应景似得拿了一把折扇,边来回走动,边道。
    完忽又想起了什么,接着道:
    “哎,我跟你多少次了,叫公子,不要再叫错了,”完又用折扇朝柔的头上敲了一下。
    柔不躲不避的笑着道:“知道啦,公子,只是…公子,你这里怎得如此之大?哈哈哈哈..”。
    柔用手指着那人的胸前道。那人的书生长袍上身胸部被撑得鼓鼓的,显得格外显眼,柔才如此调笑道。
    “你这死丫头,还不是因为你把衣服系得太紧了,还不快给我松松衣服。”那人听罢也是一脸绯红,佯装愠怒的道。完又是用折扇在柔的头上敲了一下。
    二人又是打闹一番,不一会柔道:“姐,咱们还是快点打扮好,一会大公子回来,我俩又出不去了。”
    “没事,大哥了,他今天进宫给官家诊治旧疾,可能回来要很晚呢。我们千里迢迢从南疆过来,怎么也得在汴京城好好玩玩,梁先生了,汴京城是这天下最繁华的城市,各种好玩的、好吃的、好看的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们好不容易来一次,不好好逛逛就可惜了,尤其是有“天下第一楼”的樊楼,我们更是要去逛逛,方不枉此行啊。”
    原来,这二人是随同白乐康一同来京的。这个女扮男装、身穿书生长袍的女子正是白乐康的妹妹、五毒派掌门人白辰的女儿白莹莹;
    一旁的柔则是白莹莹一起从玩到大的贴身丫鬟。
    柔闻言则忧心忡忡的道:“姐,咱们俩本就是背着掌门,偷偷跟着大公子跑出来的,大公子进宫前一再叮嘱我们不要乱跑,要是我们现在出去,回来会被大公子责备的,况且在这汴京城我们人生地不熟的,万一有个闪失,连个哭的地方都没有啊。”
    “你可是在路上向大公子保证绝对听他话,他才带我们来的……”柔又是一阵担心,向白莹莹道。
    白莹莹则是一脸轻松的笑着,两只手捏着柔的脸道:“哎呀~没事的,我们快去快回,没准大哥还没回来,我们就先回来了呢,走吧,再不出去更没时间了。”
    一旁的柔听罢则是撇着嘴,一脸无可奈何的样子;不过也很快跟着从二楼走了下去。
    两人来到德益楼大堂内,向伙计询问了樊楼和汴京城一些好玩的地方的方向,伙计则怔了一下,望着她们俩,又望了望二楼;
    他明明看到是两个姑娘进了房间,出来则成了一个翩翩佳公子和一个萝莉丫鬟;他不由得多打量了几下面前的这个书生;
    当他看到那个长袍书生的耳朵上的耳洞时,则偷偷笑了笑,漏出了一幅“原来如此”的表情,向两人指明了方向。
    白莹莹与柔出了德益楼来到长奉街,长石板铺成的主街道宽约八丈,可容纳四辆马车并驾齐驱;
    二人自在南疆长大,走惯了崎岖的山路,乍一走在这种平如镜面的长石街上,心里竟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长奉街右侧就是汴河,整个东京汴梁城都被汴河横穿而过,汴京城也由此得名;
    汴河从外城西水门入城,过内城流向东南,从外城东水门而出,穿东京城而过。东京汴梁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米粮供给京城,就不能没有汴河漕运,
    这是因为汴河“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石,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输京师之粟,以振河北之急,内外仰给焉。故于诸水,莫此为重”。汴河码头也由此地位极其重要;
    二人沿河直行,天色渐晚,暮色降临,汴京城里一些商家开始掌灯,从街上往两边望去,只见万家灯火鳞次栉比,烟火之气跃然眼中。
    二人一路走马观花般的来到汴河的天汉桥,桥下汴河之水滚滚流过,带走了古今多少事;汴河码头边的渡口,每日繁忙碌碌,渡尽了多少春秋;
    河中几艘画舫和几艘货船在水中或逆流而上,或顺流而下,仿佛是一幅流动的风景画;
    汴河之中,一艘画舫上杨云帆、杨延昭和陈子善三人正站在画舫的前板上有有笑的观看着汴河两岸的夜景;
    汴京城一到入夜时分,围绕着汴河两岸依河而建的房屋之外,各种大各异,形态不同的灯笼就会亮起,蜿蜒而去,犹如一条火红色的长龙卧在城内,汴河乘船夜游,也成为了汴京城的一大风景;
    自幼在昆仑派长大的杨云帆和陈子善哪曾见过如此美景,一时看的目不暇接;
    而杨延昭虽然曾在汴京居住多年,但常年征战在外,从没像现在这般惬意的乘船游览京城,况且一别故土近二十年,看惯了异域风情,再回故国,自是别有一番感慨;
    三人在靠近码头时停船上岸,向着樊楼所在之地走去,万家灯火勾勒出这天下第一都城的繁华;
    长街上行人如织,各色贩在路两边兜售着货物,州桥夜市上,各种地方吃摊旁也是挤满了沿河码头搬运货物的脚夫。

本文网址:http://www.xiaoyao666.net/xs/4/4871/283174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iaoyao666.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