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9章 新纪录诞生!这一世,没有遗憾

推荐阅读:龙藏龙王令国潮1980大唐腾飞之路震惊我的徒弟居然是女帝鸿蒙霸体诀女总裁的全能兵王百炼飞升录1987我的年代假太监:我乃大明九千岁

    男子两百米谢正业大战阿隆索·爱德华。
    这巴哈马的哥们,其实之前就很有实力。20岁的时候就拿下过逆风19秒81的成绩。
    但是很可惜,后来因为伤病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
    这个状态一直持续到了今年。
    突然一下再次找到了合适自己的技术体系。
    重新爆发出了生机。
    这场比赛没有沃伦.威尔。
    原本谢正业是感觉有些无聊。
    虽然还有阿什米德。
    但是阿什米德这个水平在他看来实在是有些低。除非他还能拿出2012年的状态,不过就目前来看是不太可能了。
    再加上赛一年。
    没有太多的斗志。
    至于白人一哥,勒梅特里,就更是不用多。虽然100米的最好成绩,他是比谢正业要好,可是200米,他的Pb早就已经被后者超过。
    而且2012年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打开过20秒。
    虽然今年也有逆风下跑出20秒08的情况,但终究还是硬实力难开20秒。
    对于现在的谢正业来。
    如果你都打不开20秒。
    那你还是去下一桌吧。
    和煎饼哥一桌就行。
    周兵:……
    但事实上就是这样。
    周兵现在到时候和他伯仲之间。
    你还别不服气。
    从比赛开始,就已经能看出端倪。
    set。
    嘭——————————
    发令枪响,五人同步启动,核心差异集中在“摆臂模式与发力传导”的技术选择。
    谢正业的“曲臂起跑”技术核心是“摆臂节能与发力链优化”。
    双臂自始至终保持45度微屈,肘部贴近躯干,摆动时以肩关节为轴,前臂与上臂夹角稳定在110-120度,避免直臂摆动时肩部三角肌的过度牵拉。
    高速肌电监测显示,其肩部肌群活动强度比采用直臂起跑的爱德华低18%,减少了上肢能量无效消耗。
    启动后,他的发力呈现“髋部先导”特征:髋关节先于膝、踝启动伸展,蹬地时髋部伸展速度比爱德华慢0.02秒,但膝踝关节随髋部同步发力,形成“链式传导”。
    地面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占比达65%。
    虽前10米直接就是第一。
    这速度启动,却未出现任何躯干晃动,为后续入弯的重心控制铺垫基础。
    明谢正业身体素质。
    进一步增强。
    爱德华采用“直臂爆发式启动”:双臂完全伸直撑地,蹬地瞬间肩、髋、膝、踝四关节同步发力,后脚蹬地时间仅0.16秒,蹬地力度峰值达3.1倍体重,前20米便凭借爆发力建立第二的为主。
    阿什米德,勒梅特里,范·尼凯克启动技术中规中矩。
    阿什米德摆臂幅度偏大,前后摆动距离45厘米,能量消耗偏多。
    勒梅特里启动后躯干前倾角度达12度,空气阻力系数比谢正业高0.05。
    范·尼凯克则因蹬地时踝关节跖屈不足,推进力稍弱。
    这三个人分别位列第三第四第五。
    入弯。
    谢正业本赛季的“渐进式倾身”技术极具针对性。
    从启动开始,躯干以每秒3度的速度缓慢倾斜,入弯完成时,倾身角度稳定在28度,整个过程无任何突然倾身动作。
    同时,他的头部与脊柱保持直线,目光平视弯道内侧切线,避免因低头导致的重心前移。
    同时,外侧腿蹬地时膝关节稍内扣,脚掌内侧发力,内侧腿地时脚掌外侧先触地,形成“内外侧交替发力”的向心力控制。
    高速摄像机显示,他入弯阶段的重心轨迹偏差仅2厘米,远低于爱德华的5厘米。
    这种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渐进倾身,让身体逐步适应弯道向心力,避免突然倾身导致的平衡失衡”。
    去年在高倍速的摄像机回放下,能看见他在入弯的时候身体还是会有一些松散。
    针对这个问题。
    今年冬训的时候进行了强化。
    目前看起来效果不错。
    尤其是又长一岁20岁的经历和身体机能。
    开始走向巅峰。
    爱德华选择“激进切弯”策略。
    毕竟他如果不这么做,恐怕就追不上了。只见他入弯的时候,将躯干倾身角度提升至32度,虽然超过最佳范围上限,可他的目的是……试图通过更陡的倾身抢占内侧赛道。
    增加自己的整体跑动距离。
    因为如果越靠向外,你在整个比赛里面你可能会跑出比200米更多的路程。
    别看就这么点,但是累积在一起可不少。
    会让你的成绩出现巨大波动。
    但很可惜,想法虽然好,但过度倾身导致他的重心投影点超出支撑点外侧3厘米。
    入弯的时候,出现轻微“外甩”趋势,为维持平衡,他不得不加大外侧腿的蹬地力度,外侧腿蹬地力度比内侧腿高20%。
    这又导致双腿受力不均。
    却出现两次步长波动。
    左右步幅差从0.5厘米扩大至1.2厘米。
    其余三人入弯技术各有短板:
    阿什米德倾身角度忽大忽,26-31度波动,切线选择混乱。
    看来2012年的风范,很难续写。
    勒梅特里入弯时摆臂与下肢发力协同性差,摆臂频率比步频慢0.1次/秒。
    范·尼凯克则因核心肌群力量不足,倾身角度仅25度,向心力不足,不得不偏离最佳切线10厘米,三人入弯后名次未发生变化。
    当然范.尼凯克本身就是400米为主。
    有很多特点,还是以400米为标准。
    这里跑的不如这些人精细,也很正常。
    而且在今年之前他200米跑的很少,100米也几乎还没有开始修炼,今年才算是更多的开始参与200米的跑。
    目前还没有什么竞争力。
    作为人类最全能的选手之一,100米200米400米全都有竞争力。
    不过。
    目前还没有他的机会。
    他也没有想过自己能拿到什么好名次,这场比赛也是给自己过来找找经验。
    和这些200米高手过过招。
    看看自己降级来打200米会有怎么样的效果。
    弯道加速。
    技术核心是“蹬地发力效率与向心力保持”的平衡。
    谢正业凭借技术稳定性实现进一步拉开差距。
    谢正业在此阶段启动“蹬伸链强化”技术。
    入弯后,他的外侧腿蹬地时,髋关节伸展角度从140度提升至150度。
    膝关节伸展角度从160度提升至170度。
    踝关节跖屈角度从35度提升至40度。
    三关节形成“同步蹬伸”的发力链。
    蹬地效率达88%,强压爱德华的82%。
    同时,他的摆臂进行“差异化调整”。
    外侧臂摆动幅度比内侧臂大10厘米。
    摆动时肩部稍向内侧旋转。
    通过上肢摆动辅助身体维持向心力。
    每一步地时,脚掌与赛道的接触面积保持在25平方厘米。
    作为对比,爱德华因过度倾身降至20平方厘米。
    避免打滑导致的推进力损耗。
    爱德华因启动阶段过度消耗,进入弯道加速后他的蹬地力度峰值从3.1倍体重降至2.8倍体重,外侧腿蹬地时间从0.16秒延长至0.18秒,推进力明显下降。
    阿什米德此阶段试图加速,但因摆臂与步频协同性差,摆臂频率4.4次/秒,步频4.6次/秒,能量浪费严重,速度仅提升至8.8米/秒。
    勒梅特里核心稳定性不足,弯道加速时躯干出现左右晃动,速度提升缓慢。
    范·尼凯克则因踝关节发力不足,速度停滞在9.1米/秒,三人仍位列3-5名。
    当然挑这些人的毛病,那是因为。
    他们现在和谢正业在对比。
    如果你换个人和他们比。
    那可能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
    甚至变成溢美之词。
    竞技运动就是这样,人比人气死人。
    你原本是得到赞美的方面,和某些人一比可能就变成了缺点。
    就是这么简单。
    没有任何的道理可言。
    比不过。
    就是缺点。
    就得被拿来。
    如果你能赢。
    即便是你的技术不怎么样,跑得很一般,那也会有人把你吹上天。
    参考之前的博尔特。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弯道途中跑。
    技术核心是“维持速度稳定与重心持续控制”,谢正业的技术优势进一步扩大。
    谢正业的“重心稳定控制”技术展现极致精准。
    此阶段他的躯干倾身角度始终保持28度,无任何波动。
    头部与脊柱的直线状态持续,目光始终锁定弯道弧顶切线。
    外侧腿与内侧腿的蹬地力度比稳定在1.2:1,远远的于爱德华波动在1.3-1.5:1。
    步长差控制在0.3厘米以内。
    之前的谢正业跑起来如果还是少年义气锐气十足,但是技术的控制力不够。
    那今年跑起来。
    在同样锐气爆发的情况下。
    技术也变得更加的细腻。
    掌控的更好。
    这让他的整体跑动观赏性。
    也看起来更舒服。
    爱德华的“步频波动”问题彻底爆发,为追赶谢正业,他试图提升步频,却因腿部肌肉疲劳,只能稍微放弃。
    让自己多去保留一些体能。
    等极速的时候再把速度提上去。
    肌肉是要稍微休息休息。
    就能够继续爆发。
    就是这么简单。
    就是这么神奇。
    阿什米德此阶段出现“摆臂过度内收”问题,内侧臂摆动时贴近躯干,导致上肢辅助向心力不足,躯干不得不额外倾身2度,速度继续拉胯。
    勒梅特里通过加大蹬地力度试图提速,但股四头肌肌电活动强度已降至最大收缩值的80%,效果有限。
    范·尼凯克则凭借较强的核心力量,步频步幅相对稳定,速度维持在9.0米/秒,逐步逼近勒梅特雷,三人名次变为阿什米德第三、范·尼凯克第四、勒梅特里第五。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弯道极速。
    技术核心是“在维持向心力的同时,最大化推进力输出”。
    谢正业的“能量守恒”技术优势凸显。
    谢正业的技术关键是“减少非必要耗能”:他的摆臂幅度始终控制在40厘米,避免过度摆动消耗能量;外侧腿蹬地时,仅动用股四头肌、臀大肌等主要发力肌群,腿肌肉活动强度控制在最大收缩值的75%,为后续出弯储备体能。
    同时,他的身体与赛道切线的夹角保持在15度,空气阻力系数稳定在0.78,爱德华那边因躯干晃动升至0.83。
    爱德华在稍微休息一下后,重新有了能量。
    极速爆发起来,继续追赶。
    谢正业看着这个20岁就曾经跑出了是19秒81还是逆风局的少年天才。
    还真有些可惜。
    可惜什么呢?
    可惜这么多年。
    你还是这样啊。
    没有寸进。
    反而在不断后啊。
    后面几人阿什米德第三不变。
    勒梅特里倒反而是在极速上压了过去。
    重新找回了优势。
    回到了第三。
    范天王人整个职业生涯辉煌无比,但是不是现在。
    现在他是主攻400米。
    200米还在开始试水。
    100米甚至都没怎么跑过。
    那自然是在弯道的极速爆发上,处理的不是那么好,不如勒梅特里在这里做的收放自如。
    弧顶要来了。
    弯道弧顶的关键过渡,技术核心是“在弯道最陡处保持发力连贯性,避免节奏中断”。
    谢正业的平顺过渡技术让他继续拉开差距。
    谢正业过弧顶时,采用“渐进式调整切线”策略。
    逐步向弯道外侧切线偏移。
    每10米偏移2厘米。
    至150米弧顶结束时。
    已贴近赛道内侧与外侧的中间切线。
    整个过程无任何突然变线动作。
    他的躯干倾身角度从28度缓慢降至25度,避免因弧顶处向心力变化导致的失衡。
    同时,内侧腿蹬地力度适当提升,与外侧腿力度比从1:1.2调整为1:1.1。
    以此,平衡弧顶处的受力差异。
    高速摄像机显示,他过弧顶阶段的步长波动仅0.2厘米,蹬地时间稳定在0.17秒,速度维持极佳,节奏未受任何影响。
    爱德华过弧顶时出现“节奏断层”,因肌肉疲劳,他过弧顶时未能及时调整切线,仍沿内侧赛道硬切,导致向心力突然增大。
    不得不紧急提升躯干倾身角度至31度。
    还好他也算是身经百战少年成名,这里的技术调整危机克服都做得很棒。
    弧顶一过,开始进入下弯道。
    这里技术核心是“躯干倾身回正的时机与速度控制”,直接决定后续进直道的衔接效率。
    以往谢正业在这里都做的太毛躁了。
    有点凭自己的身体天赋硬来的感觉。
    现在?
    就要做的好的多。
    谢正业的“倾身回正预判”技术极具前瞻性,从弧顶开始,他便根据直道距离预判回正节奏,躯干以每秒2度的速度缓慢回正,至下弯道结束时,倾身角度降至10度。
    整个过程与步频完全同步。
    每回正1度,对应1步。
    他的外侧腿蹬地力度逐步减弱。
    从2.8倍体重降至2.6倍体重。
    内侧腿蹬地力度相应提升,形成“内外侧发力平衡”的过渡。
    同时,摆臂幅度从弯道时的“外侧大、内侧”调整为“对称摆动”。
    如果今年之前他都更多是凭借身体本能天赋本能来带动技术。
    那么现在你就能从他身上看到更多的技术感。
    这就是普通人第一眼看过去最直观的感受。
    爱德华过这里也做得不错。
    下弯道整个速度都压了过来。
    可,整体还是谢正业更胜一筹。
    爱德华做的还不错,但是另外一个人阿什米德,就没那么幸运。
    阿什米德的“仓促回正”技术漏洞明显。
    过了弧顶突然开始回正躯干,倾身角度从28度骤降至12度。
    回正速度达每秒8度。
    远超合理范围。
    这种突然回正导致他的重心投影点向前偏移8厘米,出现“前冲”趋势,不得不通过减步长来维持平衡,进直道前已完全失去追赶节奏。
    弯道进直道!
    其实也一直到这个时候,谢正业的领先优势都不明显。
    虽然还是领先。
    但没有想象中能领先那么多。
    有点意思呀。
    本来以为沃伦.威尔不跑。
    其余人就宛如过江之卿。
    没什么特别。
    哪里能想到?
    就在洛桑,居然会突然出现一个爱德华?
    这突然就让谢正业来了兴趣。
    要和这个爱德华一较高下。
    “目前还是谢正业稍微领先一些。”
    “但是有一些优势并没有太明显。”
    “爱德华突然拿出了状态,就像是悄悄回到了他20岁!”
    “看看谢正业怎么面对!”
    怎么面对?
    还能怎么面对啊?
    就是。
    直接面对啊。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谢正业就带着这一个半身位的优势,继续往前冲。
    只见谢正业的“无停顿衔接”技术核心是“发力模式提前切换”。
    弯道进直道!
    躯干已基本回正,倾身角度5度,他提前将弯道时的“内外侧交替发力”切换为直道的“前后蹬伸发力”。
    外侧腿蹬地时膝关节从内扣转为正向伸展,脚掌全掌发力。
    同时,摆臂完全转为直道的“前后对称摆动”,摆动幅度从40厘米扩大至45厘米,摆臂频率与步频保持1:1同步。
    爱德华的“节奏中断”问题在此阶段彻底爆发!
    进直道时,他的躯干仍未完全回正,倾身角度8度,却强行切换直道发力模式,这就导致外……
    他的侧腿蹬地时膝关节出现“外撇”偏差。
    脚掌地位置偏离最佳支撑点3厘米。
    蹬地推进力骤降15%。
    同时,他的摆臂尚未完成“弯道差异化”到“直道对称”的切换,外侧臂摆动幅度比内侧臂大15厘米,上肢失衡引发躯干轻微晃动。
    尤其是进入150米左右。
    谢正业就像是不会累的永动机。
    一直在强势的往下跑。
    甚至在不断拉开差距。
    别追上。
    不拉爆就不错了。
    160米。
    他的髋关节伸展角度从150度进一步提升至155度,膝关节伸展角度保持170度,踝关节跖屈角度增至45度,形成“从髋到踝”的完整发力链。
    蹬地力度峰值回升至2.9倍体重。
    每一步蹬地时,脚掌全掌贴地,接触时间稳定在0.16秒,地面反作用力的水平分力占比提升至70%,推进效率比爱德华高12%!
    170米。
    进入最后的冲刺。
    谢正业的腰腹核心肌群始终保持紧绷,躯干前倾角度稳定在5度,避免因后程发力导致的上半身后仰。
    双臂摆动幅度扩大至50厘米,摆臂频率与步频保持1:1同步,步频4.6次/秒,摆臂4.6次/秒,肩部旋转角度控制在6度,通过上肢摆动带动身体向前的“牵引效应”,提升整体冲刺速度。
    180米。
    爱德华其实已经很给力了。
    可是前面他和谢正业对拼,消耗了不少体能。
    弯道就没有处理好,进入直道之后,本以为自己可以一展拳脚。
    却结果和谢正业在直道上对碰。
    这个下场比弯道还要惨。
    因为这家伙你要是强行跟的话,你会发现。
    你不仅耐力不如。
    你的速度维持也不如他。
    简而言之就是。
    你的速耐不如他。
    一个亚洲人怎么会拥有这样的历史级别数速耐呢。
    来不及多想。
    腿部蹬地力度峰值从2.6倍体重降至2.4倍体重,膝关节伸展速度比谢正业慢0.04秒。
    核心肌群失控导致躯干后仰角度达3度,空气阻力系数升至0.85。
    这都是其次。
    最主要的还是。
    他已经消耗了太多的体能。
    这个时候他感觉自己都有些没办法了。
    谢正业反而是在他的逼迫下。
    打出了今年最硬的一场表现,也是最有冲击欲望的一场表现。
    这也是为什么苏神一直强调,你一定要给自己找个对手的原因。
    因为有对手激发和没对手的激发,真是……两码事。
    “谢正业进入直到之后,宛如马踏流星!”
    “速度越来越快,爱德华想要跟上,却发现自己根本跟不上!”
    “谢正业这里正在用纯粹速耐的天赋,交教选手做人!”
    杨剑看到谢正业一路领先。
    也是心情大好。
    解的声音越来越大。
    语速也越来越快。
    甚至直接提前把冠军奖杯发给了谢正业。
    谢正业也没有辜负。
    180米,190米,195米。
    谢正业这个时候已经带着自己巨大的能量。
    冲向了终点。
    最后面是谁?
    他懒得管了。
    他只想要赢。
    好不容易开一次大招。
    还不让我舒服舒服?
    而且。
    你你这个爱德华倒不倒霉?
    这场比赛可不仅仅只是高原。
    而且还有大顺风啊。
    弯道的时候风速有可能会起反作用。
    因为弯道是弧度的。
    可是在大直道。
    却没这么多讲究。
    200米有弯道。
    可是200你也有……直道啊。
    这个时候你还给自己一道风。
    谢正业根本不犹豫。
    科学御风技术。
    顿时加持。
    那有这个能力加持。
    就已经是立于不败之地。
    甚至在最后他还要进一步拉开差距。
    让后面的巴拿马选手。
    已经输定了。
    还要挨上一鞭子。
    论会玩。
    还是年轻人更会一点啊。
    呼——————————————
    “谢正业,毫无疑问,以第一的身份冲过终点线!”
    “直接拿下了冠军!”
    “最终成绩是19.70……”
    “19秒70???”
    “那这不是他的个人成绩也被刷新了吗?”
    “就在洛桑福地……”
    “他将自己的成绩提升到了19秒70!!!!”
    “距离19秒60,只剩下一步之遥啊!!!!!!!!!!”
    谢正业在更的风速更低的海拔上。
    反而跑出了更好的成绩。
    那这个成绩的含金量。
    就是他今年冬训,辛苦付出的回报。
    谢正业看着。
    只想要放声大吼。
    看见了吗?
    洛桑的观众。
    博尔特和布雷克不出来。
    我就是最强。
    其余人。
    没有人能击败我!!!
    这种信念和气势。
    再一次让谢正业对于自己的自信得到强化。
    如果非要这一世的他和上一世他有什么不同?
    那绝对是自信心上。
    这一世的谢正业。
    当真是把少年天才。
    这四个大字。
    刻在自己脑门。
    而且这次是200米的天才。
    上一世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好好跑200米的遗憾。
    在这一个时间线上。
    不复存在了。

本文网址:https://www.xiaoyao666.net/xs/0/532/30883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iaoyao666.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