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晋王的有力反击!

推荐阅读:龙藏龙王令国潮1980大唐腾飞之路震惊我的徒弟居然是女帝鸿蒙霸体诀女总裁的全能兵王百炼飞升录1987我的年代假太监:我乃大明九千岁

    孙琰现在讨厌的人有点多了。
    那个宋时安,还有那个叶长清。
    两个人的性格,还有些像。
    很年轻,有才能,还有那么一点跳脱。
    但他们的对手,可不是自己。
    老一辈的他,也没有下场的必要。
    这天下,终归是他们年轻人的。
    他跟皇帝的心情,一模一样。
    可不同在于,他并不担心后继无力。
    “老爷。”快步的,一名管事走到正在喂鱼的孙琰身旁,带着笑意道,“少公子回来了。”
    听到这个,他脸上那僵硬的表情,缓缓的松弛,舒展开来:“好。”
    “那我等去迎接公子?”管事问。
    “国事必然要大于家事。”
    孙琰继续的,平和的喂鱼:“让孙谦先去尚书台述职,一切都已妥当了,再回家。”
    “是。”
    ………
    盛安城外,一名身着整洁,崭新正七品官服的英俊男人,骑着马,在一支队伍的正前面。
    后面,是十数车麻布盖裹的‘货物’。
    还有十几名郡兵持械,左右护卫。
    城门口,在孙谦拿出尚书台信令,并且由甲士检查后,众人都被放行。
    漳县的马队,进入了盛安城中。
    无数的百姓,都相当感兴趣的围观起来。
    其中不乏待嫁的少女,看着他,皆流露出不加掩饰的仰慕。
    “真俊啊,孙司徒家的公子,感觉都算是京城第一美男子了!”
    “那位江南第一美女,也是孙家的。”
    “那年轻时候的孙司徒岂不是?”
    “我有幸见过一次,比这还俊呢!”
    “是这扬州人都长得漂亮,还是孙家漂亮啊。”
    “听孙谦公子一心读圣贤之书,不受儿女情长所羁绊,现在都还未婚配呢。”
    “那这一次考完进士后,必定就要与世家贵女所联姻了。”
    “考到进士才婚配,竟有如此之人……”
    榜下捉婿,一般都是举人中榜后的活动。
    很少有在进士科捉婿的。
    道理很简单,二十岁考中进士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
    而古代,条件好的,十六岁还没有结亲都算少数。
    什么婿好抓呢?
    中了举的寒门学子。
    当然,中了进士的人也能抓,要么像孙谦这样,不进士不婚配,要么是魄世家和意图挤入上流社会的富商,把自己女儿嫁于进士郎做侧室。
    至于什么探花都是皇室所择取的驸马,就更是公众号的魅力时刻了。
    古代考上进士之后,成为驸马的人,可谓是屈指可数。
    而整个古代,有记载的,当了驸马的状元,只有一个。
    并且他当了驸马之后,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情——点草介绍他当驸马那人的妈。
    绝大多数进士,都是看不上驸马的。
    世家大族的嫡子,得魄成什么吊样,才会去娶公主。
    在世家最鼎盛的时候,皇帝的某些儿子,都娶不到世家嫡女。
    魏征那样一个自诩为正直不阿的直臣,为了攀附顶级世家王氏,也要到处凑钱为自己儿子凑彩礼。
    当然,这是分时代的。
    公主也并非都一无是处。
    只是‘驸马’这个官职,确实是一无是处,代表着政治生涯的完全断送。
    你要是以高姿态,娶了公主,与皇家平等的联姻,那就没这个问题了。
    不过相比起儿子娶公主,顶级世家更有积极性的是,把女儿嫁给有潜力的皇子做正妻。
    王妃,贵妃,皇后。
    这些,才是真有含金量。
    勋贵在大虞独一档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除了一位平民皇后,剩下的皇后,全都出自勋贵。
    当今的华皇后,就来自钦州华氏。
    “虽然孙谦公子也是英俊潇洒,高贵不凡,但我觉得那日,带着手梏,一身朴素的宋时安,好像更有魅力……”
    “人家也就是官服脏了,正儿八经的七品县令,他爹还是盛安令,你还挑上了?”
    “谁挑了呀,我就是相比起孙公子的玉树临风,宋时安那种带着有些深沉,忧郁的样子……”
    “让你忍不住春心泛滥,想去用胸膛包容是吧。”
    “讨厌,再这种诨话,我告诉你爹去!”
    两位女子咯咯叫的在旁边打闹,而在一旁,配着剑,双手抱在胸前的心月,看了孙谦好一会儿,摇了摇头。
    感觉也就一般还行吧……
    不过这不是关键。
    他身后带着的车队,属实是有些庞大了。
    “这漳县的税钱,能收这么多吗?”
    “是啊,盛安周边一些大县,都未必能收十几车吧。”
    “莫非是箱子大,里面钱装少?”
    “那也没必要吧,都是要清点的。”
    “这孙司徒确实是有面子啊,而且这还不是在他们的老家扬州……”
    地方的税,朝廷每年收两次。
    一次是田税,一次是财税。
    田税在秋收的时候,由朝廷亲自派军队和文官,到各个地方进行收缴。
    财税则是一年结束,冬季过后。
    一般由各县的主薄,由郡里提供武装保护,押送到盛安。
    不过也只有司州,这四通八达的地方,能够以县为单位,亲自收缴。
    其余五州,都是直接由朝廷派去监察,至少以郡为单位收。
    也有例外。
    比如凉州,要硬抗整个齐国的压力,还要提防北燕,钱和粮,基本上收不上来,还不时要吃朝廷补贴。
    而税收大户,就是天下之中,最为富庶的司州。
    可司州丘平郡的漳县,是县,且并不算富裕。
    表情逐渐严肃,心月忍不住呢喃:“连这,也被宋时安猜中了吗。”
    ………
    尚书台。
    作为九卿之首,他不仅管官员的任免,还负责盐铁专卖的税收。
    但因为要防止权力的集中,又设了管山海税收的少府,管粮食税收的司农。
    孙谦带着车队,进入皇城之中后,便由尚书台接管。
    而他本人,也去向尚书令欧阳轲的爱徒,尚书郎中,于修述职。
    “于郎中,这是漳县盐铁税收的账簿,请过目。”
    “谦公子,请坐。”
    于修笑着伸出手,让对方坐后,自己在主位上,接过了属官递上来的账簿,打开一看,表情便凝了凝。
    孙谦注意到了这个细节。
    而后,他端着茶杯,喝起了茶。
    于修则是依旧保持严肃的翻看账簿。
    过了一会儿后,他才笑着问道:“谦公子,这是郡税和州税扣除后的吗?”
    每个时代,都有地税和国税。
    分粮和钱。
    州郡的政府机器也需要运作,所以税收他们也得抽成。
    按照大虞律的分成比例是,国五,州三,郡二。
    除开一些特殊的地方,朝廷会下发政策,比如朔郡这种军事重地,其余的都大差不差。
    当然,法律是法律。
    执行下去就不同了。
    某些地方,实质上交出的税,国税可能都只占一成。
    尽管如此,账簿上也是对得上的。
    在古代,最盛产的便是——假账型人才。
    “回于郎中。”孙谦道,“在账本后面,有上交给郡和州的。”
    “嗯,好的。”于修认真的点了点头,接着把账簿交于旁人属官,并道,“前去仔细清点,对上后,我再来签字。”
    “是,大人。”那人退下了。
    而于修,忽然站起身来。
    见状,孙谦也起身。
    原本以为对方要对于这财税有何评价,他却开口道:“谦公子此番回来,也是要准备进士考试了吧?”
    “是啊,于郎中。”他笑着应道。
    “县令的工作如此操劳,还能抽空出来读书。”于修赞叹的评价道,“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啊。”
    “于郎中,过奖了。”
    孙谦笑得很淡,但心中并未有何喜悦。
    这于修欧阳轲,还真是无党无群。
    看到这本账簿,都能忍住惊愕。
    ………
    晋王府里。
    两位王坐在一起,喝着青梅酒。
    不过状态,并不悠闲。
    “这孙司徒也真是的,脾气太大了,竟然亲自替宋时安话。”中平王感慨道。
    其实原本,就已经准备让宋时安钻漏洞,再加上孙司徒都发话了,所以宋策和宋时安也就顺利的踩点,报上了名。
    “那这次的科考,就是孙氏和宋氏的角力了。”晋王道。
    “二哥,你主持科考,可否?”中平王暗搓搓道。
    “别这种无聊的话。”晋王提醒道,“而且题出了后,大学士都会被限制。那些日,我为了避嫌,也要待在国子监。”
    搞泄题这种把戏,既低能,又危险。
    “也是。”
    中平王虽然点子多,但很多时候的点子,有点过于阴损和危险。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过来,道:“二位殿下,黄大人请见。”
    黄泽,晋王党里的一名从五品官,在尚书台任职。
    “让他来。”晋王。
    很快,一个官员便达到这里,笑盈盈的对两个王行礼:“晋王殿下,中平王殿下。”
    “怎么,有好事吗?”
    晋王见他笑,便问道。
    “殿下,下官觉得是一个好事。”黄泽道,“孙谦不是跟着盐铁税回盛安了吗?账簿,我见到了。”
    “有什么问题吗?”晋王问。
    “漳县,盐铁专卖上缴的国税,足足有二百二十万钱!”他压低声音,但语气力。
    “这确实是比较多。”晋王点了点头,“好像某些大县,也才一百多万吧。”
    因为这样比还不直观,于是黄泽道:“在这前三年,漳县交上来的税,分别是六十八万,八十一万,七十五万。”
    “三倍?!”中平王惊呆了。
    “而且,按照比例郡税和州税,也全都交上了。”黄泽解释道,“也就是,整个县的盐铁税,都是往年的三倍。”
    “这是好事啊二哥!”
    中平一下子便露出激动神色,看向晋王。
    “将这税收的如此多,那孙谦,也能更近一步了,要是再考个进士,很快就能提起来啊……”晋王呢喃着,也露出了一些喜色。
    “二哥,这是一方面。”
    中平王见他会错意,便委婉的道:“但最重要的是,孙司徒的手腕,展现出来了。”
    “没想到孙司徒的面子,在那漳县的官吏豪绅中,也能如此有用。”晋王点头认可,并提出不解,“这可,也只是一县之财税啊?”
    “但这,是孙司徒反击的号角。”
    因为黄泽在场,中平王话稍微注意起来,但也相当的直击要害:“陛下要屯田的本质,就是要聚到粮,聚到钱。可如今,孙氏微微出手,就能将财税翻三倍!”
    突然的,晋王豁然开朗。
    对啊!
    当前就是缺钱缺粮,且急缺,所以才要屯田。
    可现在,只要重用孙氏的人,不得罪人,不诉诸暴力,便能迅速的解决财政危机!
    “这还只是司州,要是让孙司徒回一趟扬州……”见晋王领会了意思,他又笑着补充道,“北凉的缺口,或一年就能补上。”
    “二哥,到时候在朝会上,得上表嘉奖孙谦了。”中平王建议道,“一定得用力。”
    “明白,这是自然。”
    晋王的底气,一下子就足了。
    而他跟孙司徒的联盟,也要像吴王和宋氏那般,紧密无间了。

本文网址:https://www.xiaoyao666.net/xs/4/4120/31432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iaoyao666.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