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谢铁匠的娘吃了观音土

推荐阅读:龙藏龙王令国潮1980大唐腾飞之路震惊我的徒弟居然是女帝鸿蒙霸体诀女总裁的全能兵王百炼飞升录1987我的年代假太监:我乃大明九千岁

    第二日,晨光还未透过云层,沈砚在帐中睁开眼,眸色清亮,没有半点宿夜的倦意。
    这是他自养成的习惯——鸡鸣即起,风雨不改,无论身在京城朱门,还是荒郊野帐,卯正之前必醒。
    他修长的手指拂过折叠整齐的锦缎内衬,这顶看似朴素的帐篷,内里却暗藏玄机:
    防潮的麂皮底垫、可拆卸的丝绸内衬、甚至还有专门放置文书的暗格。
    亲卫无声地递上温热的帕子,他随意擦了擦脸,目光却透过帐篷缝隙,在外面的谢家板车上。
    整个逃荒队伍中,几乎所有板车、草席都以男丁为先,老人和男人们蜷在相对平整的车板上,妇孺则挤在凹凸不平的地面。
    唯独谢家三房那辆板车,油布围起来的"床铺"上,里面躺着李月兰和谢秋芝。
    谢广福和谢锋则躺在打满补丁的旧棉被上,谢文那不点,像只兽般蜷在父亲和兄长之间。
    沈砚眉梢微动,这种安排,与他所知的"男尊女卑"的乡俗截然相反。
    "大人,要准备早膳吗?"亲卫低声询问。
    沈砚摇头:“与民同苦,不必另起灶火。”
    话音刚,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嚎突然划破黎明:"娘啊!您这是要儿子的命啊!"
    枯瘦如柴的谢铁匠抱着奄奄一息的老母,跪在里正板车前疯狂磕头。
    他媳妇王氏捧着家里最后的三个麦麸饼,哭得几乎昏厥:"求求里正老爷!救救我婆婆!她...她偷吃观音土啊!"
    人群嗡地围上来。有经验的老人摇头叹息:"没救了...那土吃进去就..."
    "让开!"谢锋突然拨开人群,蹲下身探查老妇情况。她腹部已胀如鼓,嘴角渗出黄水,瞳孔开始涣散。
    "还有救!"谢锋转头对自家人喊道:"秋芝!昨天那馊菜汤还在吗?快拿来!爹,帮我按住她!"
    谢秋芝连忙抱来板车底下的木桶,昨天他们全家嫌弃着酸菜汤难喝,全都倒在水桶里,后来却忘了倒了,酸菜汤经过一晚的发酵,冒出些酸味。
    沈砚不动声色地靠近,只见谢锋掐住老妇人下颌,谢秋芝毫不犹豫地将发酸的菜汤灌入。老妇剧烈挣扎,谢广福死死按住她肩膀。
    "再灌!"谢锋命令道,声音沉稳得不像个少年。
    三次灌吐后,老妇终于"哇"地吐出大团灰白色泥浆状物。谢秋芝立刻用清水为她擦拭口鼻,李月兰则按摩她痉挛的腹部。
    "活了!"人群中爆发欢呼。
    沈砚眼底闪过一丝讶异。这种催吐法,连太医院的《急救方略》都未详细记载,这少年竟能如此果断施行!
    谢铁匠夫妻跪地就要磕头,三块麦麸饼高高举着,被李月兰拦住:"使不得!这饼你们自己留着...
    "她压低声音:"老人家看紧些,那土...吃不得啊..."
    沈砚注意到,谢秋芝悄悄将一块东西塞进王氏手中,是两块烙饼。
    谢铁匠浑身一震。
    他活了三十多年,从来都是被村里人嘲笑"没出息",被亲戚嫌弃"穷酸",何曾有人在他最魄时,不仅救了他娘的命,还倒贴粮食?
    他跪坐在地上,怀里抱着自己轻飘飘的老母亲,粗糙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老母瘦骨嶙峋的背脊,心底有什么东西在悄然改变——那是一种久违的、近乎虔诚的归属感。
    王氏的膝盖也重重磕在砂石地上磕头拜谢。
    她当然知道婆婆偷藏观音土——三个月前就发现老人家的衣襟里总簌簌灰。那天夜里她在河边蒿草丛后,亲眼看见婆婆像做贼似的,用豁口的瓦片挖那些灰白色的土块。
    "娘!"她当时冲出去抓住婆婆枯枝般的手腕,"这土吃了要胀死的!"
    婆婆却把土块往怀里藏:"我就存着...存着..."老人混浊的眼睛里汪着泪。
    后来她悄悄翻遍了婆婆的炕席,在草垫下、墙缝里搜出七包用破布裹的土粉。
    婆婆发现后竟给她跪下:"好媳妇,别告诉铁头...娘就是看着心里踏实..."
    后来她明明已经把家里翻出来的观音土都撒进了茅坑,昨夜婆婆蜷在板车角呻吟时,她却在老人贴身衣的夹层里摸到湿黏的土渣——原来婆婆不知何时又藏了新的。
    那一刻王氏的天都塌了一半。
    "娘啊..."谢铁匠的哭声将王氏拽回现实。她看见丈夫把脸埋在婆婆肩头,这个以前打铁火星溅到脸上都不皱眉的汉子,此刻抖得像片秋风里的叶子。
    看着手心里突然被塞进两块粗面烙饼,王氏觉得这辈子就认李月兰这个活菩萨了。
    "谢...谢谢..."王氏的眼泪砸在烙饼上。
    她忽然把其中一块饼掰成三块,最大的一块塞进婆婆手里:"娘,您慢慢嚼..."转头把另一块塞给丈夫,"当家的,你也..."
    枯瘦的老妇人怔怔望着饼,突然老泪纵横:
    "我...我对不起你们..."她哆嗦着从怀里摸出半块硬成石头的观音土,"昨儿实在饿得..."
    谢铁匠一把抢过土块要扔,被王氏按住手。她接过那灰白的土疙瘩,当着一家老的面,一点点掰碎撒进尘土里。
    "娘,"她声音轻却坚定,"往后咱家要饿一起饿,要活一起活。"
    谢铁匠最后没有带着媳妇和老母亲往后走,他把母亲袁氏交给媳妇,自己跑去后头把一家人的行囊背了回来。
    这是,打算跟着谢秋芝他们一家走。
    李月兰没话,跟着就跟着吧,这一路上大家都没什么隐私,况且规矩也摆在那里,谁脚程快谁走前面,谁脚程慢自然就后一些。
    队伍启程后,王氏背着家里为数不多的两个包袱,谢铁匠则背着只有七十斤的袁氏跟在谢家板车周围。
    谢秋芝和谢文第一天因为尘土被按着坐车,昨天因为中暑又被迫坐车,今天是无论如何都不肯坐车了。
    两个人并肩走在板车边上,时不时还搭把手一起推车。
    沈砚骑着马儿和陈进虎走在最前面,时不时回头看一眼逃荒队伍里的人生百态。
    刚才在谢锋救人的时候,他注意到人群中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
    "老三家的崽子,倒是会逞能。"有个老太拄着枣木棍,嘴角耷拉得像晒干的茄子皮。她故意提高嗓门:"这要救不活,不得讹上我们老谢家?"
    旁边的老汉浑浊的老眼斜睨着忙活的谢锋:"随他爹,净干些赔本买卖。"
    还有几个妇人挤作一团,你捅捅我,我掐掐你。
    穿绛紫袄的妇人捏着嗓子:"哎哟,这要死在我们车队里,多晦气..."话没完,被周围村民刀子似的目光扎得缩了脖子。
    "老谢家的,积点口德吧!"
    那老太的枣木棍"咚"地杵进土里,正要骂回去,却见越来越多的目光往这边刺来。
    "走!"那名老太扯着老汉的袖子,灰溜溜往后头自家板车挪,身后传来此起彼伏的议论声:
    "瞧瞧人家谢锋..."
    "要没这后生,铁匠娘今儿就交代了..."
    "老谢家祖坟冒青烟才出这么个好后生..."
    "娘,咱以后...多跟谢锋家走动吧?"
    还有几个年轻媳妇已经开始咬耳朵:
    "听谢锋还没亲?"
    "得了吧,人家能看上咱村里的?"
    尘土飞扬中,不知谁家孩子突然唱起童谣:"谢家郎,好心肠,阎王殿前抢回娘..."
    当时不远处的沈砚将一切尽收眼底,心里总有个声音在:有机会,会一会这谢锋。

本文网址:https://www.xiaoyao666.net/xs/5/5617/31113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xiaoyao666.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