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这支军队疑似过于谨慎了

推荐阅读:雷武天剑神帝无敌从降妖除魔开始很野很欲?改嫁首辅,世子夜爬墙人在警界:步步高升旧神之巅大明第一墙头草星际猎人一人:开局击杀夏禾,我正的发邪抗战:天下第一孔二楞

    “我军轻骑精锐佯攻晋阳,辅以黑烟笼罩视线,再用真实的攻城器械以壮声势。
    “在清晨时分光线微弱之时,发起突然进攻,能让唐军看见了但又没有完全看见,不知袭扰部队的虚实。
    “这就能拖延他们相当长的时间,足以为主力部队的战略转移提供充足的掩护。”
    侯君集滔滔不绝地着:
    “晋阳对唐国来,同样是不能丢弃的战略要地。况且太上皇的御驾还在此城,晋阳更是唐国起家的风水宝地。
    “这地方遭袭,对面的唐军一定会犹如惊弓之鸟。”
    “就算在天亮以后,他们能够很快发现‘我军攻城力量其实不足’的端倪,但他们也必如惊弓之鸟,不敢倾巢出动来围追堵截。
    “谁知道这是不是我军是什么计划呢,不定是把他们骗出来杀的诱敌深入伎俩呢——他们一定会这么认为,并且继续避战不出。
    “毕竟对唐国来,晋阳是他们绝对不能、不可、不许放弃的要地。”
    在座的同僚们都在洗耳恭听,让老侯得兴起。
    “别忘了,唐军一直处于守势,而我们始终处于攻势,主动权在我,优势在我!
    “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的计划,行动必然迟缓。
    “等他们终于恍然意识到自己被战略欺骗之时,我军早已稳坐朔州了!”
    既然已经决定后撤了,为什么还要演这么一出戏,不直接后撤呢?
    因为撤退是军事行动中最难的一环,没有之一。
    难度甚至高于攻城。
    在撤退途中,军心难免放松,士气也不会很高。
    这是天然的人心,再怎么训练也不能完全杜绝。
    因此,如果在后撤途中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士气十分容易崩溃。
    有序的后撤就会化为无序的溃败,编制被打散,大部队彻底失去战斗力,被轻易歼灭。
    两军对峙还能打得有来有回,但是一方如果松下一口气就会瞬间一败涂地。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势均力敌、场面上也有来有回的敌我双方,结果战后结算却往往能被打出惊人交换比的原因。
    绝大部分伤亡,都是在撤退阶段造成的。
    所以才会有“一溃千里”的法。
    就好比爬山,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地下山很难,一路滚下山就要简单得多了。
    而为了防止李世民在明军下山途中,在他们的屁股上踹上一脚,侯君集才使出这声东击西的一招——
    利用一股部队佯装进攻晋阳,把唐军的注意力吸引住,以掩护大部队从容不迫地北撤。
    为了让这场戏更真实一些,明军在佯攻上可谓下足了血本。
    不消,拉出去装样子的攻城器械是肯定要牺牲掉的。
    那些玩意儿过于笨重,逃是肯定别想逃的。
    不过反正大明的生产力一直在线,不肉疼,烧几台给唐军开个篝火晚会也没什么。
    能用生产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更大的牺牲,是派出去佯装攻城的诱饵部队
    那些部队敢于自蹈死路为大军争取活路,无疑是精锐中的精锐。
    尽管人人都骑着快马,机动力拉满。
    但是至于能否逃出气急败坏的唐军的追击,只能,不乐观。
    众所周知,精锐士兵都是很值钱的,比同等体重的大明交子都值钱。
    但是和大明主力的安危相比,这点成本又微不足道。
    可以,这个计划非常具有侯君集特色——
    大开大合,为达目的不惜牺牲。
    慈不掌兵。
    但如果不付出这些代价,明军的损失无疑会成几十上百倍地飙升。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这也是为什么众将最后都选择支持侯君集的计划。
    “君集所言极是。这应该能够拖住唐军,为我们争取几天时间。
    “这足够我们的大部队退到朔州的城防工事之后了。”
    李道宗对老伙计的点子表示赞赏:
    “因此,卫公大可以放心。”
    其他将领也纷纷表示附和。
    李靖并没有直接回应老侯老李两人的解释,只是:
    “心驶得万年船,还是要做好应对敌军追击的准备的。”
    “这是自然,行军中肯定会提高警惕的,不劳卫公操心。”侯君集闷声回答。
    你自己拍板决定的事情,现在又来怕这怕那的挑刺,是不是看不得我侯郎出风头……老侯在心里激烈吐槽。
    李靖点点头,对刺儿头手下并没有露出什么情绪,还是一副温和的样子:
    “这样便好,一定要嘱咐各部加强戒备,防备敌人的突然袭击,即使为此适当放缓一些行军速度也可以。
    “尤其在首次遭遇敌人的围追堵截时,不可猝不及防,大乱阵脚。”
    “知道了知道了。”你好烦……侯君集越来越不耐烦。
    好在李靖也没有继续碎烦下去,轻出一口气,挥挥手道:
    “快去准备吧,准要上路了。”
    “遵令。”
    众将齐声回答,退出营帐。
    出了大门,大伙儿不免交头接耳起来。
    “李卫公怎么得言之凿凿,好像唐军一定会追过来似的?”薛仁贵嘀咕着。
    几名高层之中,就数他的道行最浅,所以无法准确领会领导的精神。
    “还能是为什么?多半是他反悔不想撤退了,但军令已出,大部队都动了起来,事到如今不能再翻烧饼了,才找了这么一个借口。”
    苏定方猜测道。
    薛仁贵摇头表示不相信:
    “如此优柔寡断,应不是李卫公的性格……”
    作为从就沐浴在“李卫公故事集”的一代,薛对偶像李靖有着天生的滤镜。
    “谁知道呢,人毕竟老了……”中年人苏定方的目光深邃了起来。
    “撤离代州毕竟事大,临到事前担心这担心那,明卫公可能确实反悔了。”
    “可是……”薛仁贵还想争辩。
    “定方所言不无道理。”李道宗也加入了这场争论之中。
    “放弃代州、撤回朔州并不能解决我军的根本问题。
    “想一想,我军为何会陷入不得不后撤的战略窘境之中?
    “不是因为代州地形不够险要,也不是因为我军技不如人。
    “而是因为后勤补给被李世……被天策上将给断了。”
    一提起这个话题,薛仁贵的PTSD又犯了,声量也一下子虚了下去。
    “江夏王的很是在理。”
    苏定方附和道:
    “就算我们退回到朔州,一旦唐军进一步北进,在代州站稳脚跟,他们仍然会故技重施,切断我们的后勤。
    “朔州的条件比代州更为恶劣。一旦后勤有变,我军更难支撑。
    “我们已经从代州退到了朔州,我们还能从朔州退到哪儿?平州?”
    一番话,让薛仁贵也无力反驳。
    “所以。”
    江夏郡王李道宗总结道:
    李卫公很有可能是看到了这一点,对退守朔州不抱希望,才下意识地抵触此举。”
    薛仁贵神情十分沮丧,嘴唇蠕动:
    “那为什么不收回成命……”
    “不去朔州,我们还能怎么办?继续在这里饿着?”
    李道宗反问。
    “回撤起码还能再多吃几天饱饭,继续以拖待变呗。
    “不定真如李卫公所料,大唐真被我们拖崩溃了也不一定。”
    话虽然这么,但是从李道宗的脸色来看,他对拖崩唐朝也并不抱太大的期望。
    纯粹是一种“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听天由命态度。
    苏定方拍了拍薛的肩膀。
    “军令如山,驷马难追。别管那么多有的没的,闷头执行便是。”
    薛仁贵的脸色十分难看。
    一根筋变成两头堵了,这就是大人的世界么……
    就在三人激烈讨论的时候,刚才和领导中路对狙的侯君集,却是一言不发,出奇地平静。
    李道宗觉得奇怪,没话找话地问道:
    “君集,我军抵达朔州以后,下一步应如何应对,你有什么想法吗?”
    侯君集呵呵冷笑:
    “你们倒是有先见之明,还没迈出营门呢,先做起了在朔州的打算。”
    李道宗眉头一皱:
    “怎么,你也觉得我们无法平安抵达目的地?”
    “谁知道呢,反正我们先按照李大总管所,让士兵们一路上提高警惕。”
    话音刚,不仅是李道宗,连边上的薛仁贵和苏定方都吃了一惊。
    没想到你侯君集贼眉鼠眼、一脸反骨,背地里居然是这么遵守命令的好部下吗!
    “遵守个屁!”
    侯君集唾了一口。
    “可以预见,去朔州我们也是被动挨打、忍饥挨饿的命。
    “万一李靖那厮把责任推给我们,是因为我们不听命令,才导致了如此惨败,那该怎么办?
    “姑且按他的做,他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别去多想有的没的。
    “这样,那羊尿泡老头抓不住我们的把柄,自然也没办法把失利这口黑锅甩给我们。”
    薛仁贵全程听下来,整个人都石化了。
    好家伙,好一个职场生存之道啊!
    原来这才是大人的世界吗?!
    …………
    “快,快!代州就在前面,如果我们能提前到,可以在那里先歇息休整!”
    向朔州长途奔袭的路上,李世绩不断地给将士们打鸡血。
    他当然觉察到了部队士气低,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大家饿了一个冬天,肚子空空,发布的命令又很违反直觉,老兵油子们心里有意见那太正常了。
    太上皇陛下如果能随行,士气还不至于得如此。
    可是,这毕竟是一场生死赛跑的追击战,陛下虽然最近精神不错,但参与其中还是太冒险了。
    所以,陛下仍然稳坐晋阳后方,此次截击战由李世绩全权指挥。
    这就让吃惯了天策上将牌“细糠”的将士们,看不上李大总管这个“粗粮”了。
    啊对对对……筋疲力尽的士兵听着李世绩的心灵鸡汤,心里都懒得吐槽。
    领导画的饼虽然大,但并不能填饱肚子。
    他们这一路空着肚子,星夜兼程,火急火燎地往朔州方向狂奔。
    而北上朔州的最大障碍,无疑就是横亘在马路中间的代州。
    那么代州有什么呢?
    有明军的大本营。
    根据常理来,东道主恐怕会给未经邀请的关中来客准备一场格外“热烈”的欢迎仪式吧。
    眼看一场殊死的攻城大战就将爆发,将士们将被迫拿自己的天灵盖去撞崞县的城墙。
    李世绩居然还在那儿风凉话,什么“在代州休整补给”云云。
    真是让人笑掉大牙,真当那里的明军主力不存在吗?
    很快,一座高大的城门出现在眼前,正好处于初春斜阳的阴影之中,显得格外阴森。
    崞县,到了。
    “冲!先登者侯!”先锋校尉立刻下达命令。
    “遵令!”
    尽管心里有这样那样的抱怨,但是唐军执行起命令来还是不打折扣的。
    前锋做好了英勇牺牲的觉悟,奋勇向高大的城门发起自杀式冲锋。
    然而,他们还没冲到地方。
    大门反倒自己先打开了。
    站在大门正中的,是几位瑟瑟发抖的文官。
    领头人一身圆领袍和幞头,穿着的却是大唐式样的官服,向士兵们纳头便拜:
    “代州刺史携全州百姓,在此恭迎天兵大驾!
    “下官略备薄酒菜,以饷天兵!”
    咦?
    还真是来欢迎我们的?!
    抱定必死决心的唐军目瞪口呆,一个急刹车差点闪了腰。
    …………
    唐军大摇大摆地开进了代州,什么抵抗也没有遇到。
    没想到,李世绩……不是,李大总管的是真的。
    明军真的不存在了!
    胜利结算的唐军赢回了代州的一切,理所当然地胡吃海喝着——
    米杂粮粥。
    代州百姓和明军一起耐饿了一整个冬天,连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饶是如此,他们依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和更换门庭如家常便饭的中原百姓相比,山西人民的态度就热情、拘谨很多。
    这不是因为他们有多讨厌大明叛匪,或者有多喜欢大唐王师。
    而是因为,他们如果不主动喜迎,那大唐王师就会让他们“被动喜迎”——
    如前所述,唐军是威武之师,但不是文明之师。
    自费当兵,不就是为了能从别的地方补回来吗?
    毕竟劫掠自家城池这种腌臜事,又不是没有干过。
    和明军待一起被封锁,顶多是粮食价格飞涨,大家一起挨饿而已。
    如果被唐军劫掠,那就不用担心价格涨不涨什么的了,因为大家的财物细软都会被唐军强制再分配——
    连钱都没有了,价格涨多涨少自然和他们没有关系了。
    “别动歪脑筋,这里没什么能供你们抢的!”
    阿史那社尔严厉斥责不本分的士兵。
    左仆射素以治军严格、不贪恋财富而闻名。
    “没错!给老子抓紧时间,立刻北上截击叛军!要是误了战机,老子敲你们砂罐!”
    老山匪程知节也抓起了纪律。
    几番训示下,整支唐军真的做到了对百姓秋毫无犯。
    不是因为大家突然幡然醒悟了。
    而是因为,他们都急着打明军。
    这里的些许油水,确实不值得他们在这里浪费太多时间。
    原来李大总管的是真的啊,叛军真的向朔州跑路了啊!
    而且在代州的所见所闻,也似乎进一步验证了领导们的高瞻远瞩——
    原来明军也真的在挨饿啊!
    而且情况比唐军还要糟糕嘛!
    不然也不至于弃城跑路啊!
    也就是,只要能追上溃逃的明军,给他们一个惊喜……
    那就有机会一举全歼他们!
    好哇,早就想好好教训教训这帮叛匪了!
    要不是河北佬、辽东佬和高句丽蛮子作乱,他们哪里会至于在大冬天忍饥挨饿!
    从军这么多年,他们就没有打过这么憋屈的仗,这次终于能连本带利地赢回来了!
    唐军将士个个士气高涨,恨不得手刃仇敌,一路飞奔,奔出个一日千里!
    很快,他们就提前抵达了朔州城下。
    直接攻城?那是不可能的。
    尽管根据行军速度测算,明军主力应该还在路上,不可能在城中。
    但这里毕竟也是山中坚城,一夫当关,易守难攻。
    一股留守部队,足够守得唐军欲仙欲死,然后等明军主力拍马赶到,那就是两面包夹芝士了。
    若要发挥最好的奇袭效果,莫过于在城外的必经之路上,对蒙在鼓里的明军打一场伏击战!
    明军的补给情况比饥肠辘辘的唐军更差,归心似箭。
    因此,在靠近他们目的地之处发动奇袭,效果绝对拔群!
    干就干,经验丰富的唐军,立刻熟门熟路地在野外埋伏了起来。
    守株待兔,坐等叛匪进入伏击圈!
    然后。
    一天过去了……
    两天过去了……
    漫长的等待,唐军连个毛都没看到。
    这勾起了程知节一些不大好的回忆。
    (本章完)

本文网址:http://www.xiaoyao666.net/xs/1/1940/12908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iaoyao666.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