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名侦探上线

推荐阅读:武逆焚天雷武天剑神帝无敌从降妖除魔开始很野很欲?改嫁首辅,世子夜爬墙人在警界:步步高升旧神之巅大明第一墙头草星际猎人一人:开局击杀夏禾,我正的发邪

    啥?陛下刚才在什么?
    有声音?什么声音?
    长篇大论讲到一半,李明陛下冷不丁的一句话,让群臣大惑不解,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倾听外面的动静。
    什么也没有听见,
    这群年过半百的老头已是老耳昏聩,比少年原装出厂的聪耳要差远了,并没有听见外面有什么声音。
    但他们没有听见,并不代表同场的其他少年没有听见。
    哒哒哒……
    在宴会厅之外的走廊上,隐约传来了脚步声。
    不好!
    尉迟循毓第一时间有所反应,蹭地从席位上一跃而起。
    脚步声倒是不大,显然是外面的下人为了压制声音、以免惊动贵客,刻意步快跑。
    可是声音非常杂乱,显然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故。
    可就在黑炭头急着要护驾的时候,李明用眼神制止了他,微微摇头。
    可是万一外面有危险……尉迟循毓心中不解。
    但他还是乖乖坐回了原位。
    看伙伴很有默契,李明心里微微点头,接着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露出些许不悦的神色。
    “朕在上面话,你们谁在下面交头接耳啊?要上来,朕的位子让给你们。”
    席下群臣刚想交头接耳、互相问问是什么情况。
    闻言立刻闭上嘴,把背挺得笔直,就像挨训的学生一样。
    哦,原来是有人在台下开差啊,还以为外面发生什么事故了呢。
    可刚才也没听见谁有这个狗胆,敢不认真聆听陛下的圣训啊,陛下的耳朵可真灵啊……
    大臣们松了口气,旋即又绷紧神经,准备迎接新一轮的魔音贯耳。
    然而就在此时,宴会厅的后门开了。
    大明皇宫的“大内总管”——一位文质彬彬的中年人,因为没有被净身所以嘴角留着整齐好看的胡须——不紧不慢、但又十分迅捷地走到龙榻跟前,俯身在李明陛下耳边声耳语几句。
    李明表情毫无波澜,只是微微点头,接着便清清嗓子,道:
    “时间也不早了,卿等先回吧。”
    呼……群臣无不暗暗松了口气,但是又不敢表现出来,一个个硬绷着脸面无表情,在面无表情的首相房玄龄的带领下,齐声山呼万岁,便面无表情地离开了。
    刚走出宴会厅,他们觉察到,廊下的气氛有一点异常。
    连接尚食局的走廊上,宫人们正在低着头来回奔走,避免和大臣们产生任何眼神交流,脚步急促。
    而从尚食局的方向,似乎传来一丝焦糊的味道。
    但是外面的风雨太大,把气息吹得很散了,所以并不能闻得很真切。
    大约是御厨烧菜烧糊,把锅底都烧穿了吧……群臣并没有把这个插曲当回事,忍着打哈欠的冲动,鱼贯而出,离开了国务衙门。
    房玄龄在下人的搀扶下,站在前堂的屋檐下,等着马车来接。
    堂外边,雨滴在灯光的照耀下,像利箭似的射向地面。
    “呵呵,好大的雨啊老相公,呵呵,不知我老家的庄稼会不会被冲走,呵呵……”老仆人没话找话。
    房玄龄微微抬头,望着暴雨如注,轻声喃喃:
    “是啊,雨太大了……”
    过了一会儿,房玄龄感到左胳膊先是一松,接着又被一双更有力的手给撑了起来。
    他一扭头,见是自己的三儿子,房遗则。
    “父亲,我送您回去吧。”
    房玄龄的眉毛微微一动,看着这个自己老来得的宝贝儿子:
    “此话怎讲?”
    房遗则年岁还,还没有分家,是和房玄龄一起住在相府的。
    所以什么叫“送”父亲回家?
    “我一会还有些公事要处理,得在国务衙门过一宿。”房遗则面无表情地道。
    果然,又是熬夜加班……
    “最近有这么忙吗?”房玄龄面无表情地问。
    “有的父亲,有的。”房遗则面无表情地回答。
    “今年先是大旱、又是大雨,抗灾赈济要钱。
    “战争刚结束,犒赏三军要钱。
    “距离正式开战快满一年了,第一期战争公债陆续到期,本息兑付也要钱……唉。”
    房遗则下意识地叹了口气。
    “而因为灾害的原因,税收收入严重下滑……么?”
    房玄龄替儿子补上了后半句。
    “是的。”房遗则点头,面无表情的脸与其是冷淡,不如是生无可恋。
    进项愈少、出项愈多。
    沉重的财政压力之下,被同僚尊称为“计相”的房遗则竭尽所能,施展着出神入化的财技,千方百计地为大明帝国填补窟窿——
    其实就是拆东墙补西墙,能拖就拖、能赊就赊。
    也无怪乎悲催的房遗则同学三天两头熬夜加班,干活干到意识模糊。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计相破天也就是个高级会计,他只是财富的搬运工,并不是生产者。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财政的窘境,还得……
    房遗则面无表情,正正地盯着自己的老父亲。
    房玄龄嘴角勾起:
    “怎么,是陛下让你来当客的?服你的老父亲回去继续当官?”
    房遗则摇头:
    “不是的。陛下只是,如果这活儿干不完,我就别想下班。”
    房玄龄的嘴角微微一抽。
    这是拿儿子在威胁臣吗?
    你滴鹅几在我手里?
    父子两人相对无言。
    两个闷葫芦在下人的簇拥下,观赏着似乎永远也不会停歇的雨景,静静地等待着回府的马车。
    在雨幕之中,房玄龄瞥见了一个虎背熊腰的身影。
    是尉迟敬德。
    老黑炭门神并没有带上他的好大孙,尉迟循毓,独自登上了马车,身影略显寂寥。
    尉迟循毓的情报部门也要加班么……房玄龄心里嘀咕着。
    “房相公。”
    一个耳熟的声音,打破了尴尬的沉默。
    房玄龄的眉毛微微一挑,表示惊讶,慢慢回过身。
    是他的“室友”,长孙无忌。
    “拜见长孙‘首相’。”房玄龄向对方行了一礼。
    对于老政敌的明示,长孙无忌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黑着脸纠正对方的政治不正确:
    “房‘首相’哪里的话?在下只是一个副职,目前暂代房‘首相’的职责而已。”
    他特意在“首相”两个字上念重音,以示自己完全没有取而代之的那个意思。
    房玄龄不温不火地道:
    “‘暂代’只是还未履行正式任免流程。待老朽乞骸骨,您很快就是真正的首相了。”
    面对对方“助君高升一步”的明示,长孙无忌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脸色愈发黑沉了:
    “房首相真是爱笑,您能力超群,如果致仕回乡,对国家、对社稷、对陛下,都不啻于重大的损失。”
    房玄龄:“可惜老朽我已油尽灯枯了……”
    长孙无忌:“灯枯可以再补油,房相亦能再出山。”
    房玄龄:“只怕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啊……”
    大明的两位顶级官僚开始谦让了起来。
    把一旁刚从长安来的新同事们看得一愣一愣的。
    “这是什么情况?那是房相和长孙相?”
    黄门侍郎刘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素来不合,在秦王府时期就已经开始了明争暗斗,在长安时更是斗争激烈,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怎么一到大明京师,两人的关系竟如此融洽起来了?
    要知道,他们谦让的可不是压岁钱,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首相之位啊!
    这是自从秦汉的丞相制度取消以来,权势最为滔天的大位啊!
    两头争了一辈子的权力动物居然都不放在眼里,不但不争,还学起了孔融,主动谦让了起来?
    孔融让的也只是一个梨子,而不是首相啊!
    “看来,皇帝陛下确实御下有方。不怪真龙天子能够乘风而起,席卷天下。”房遗则的同行、大唐民部尚书唐俭推测道。
    长安来的诸位听得连连点头。
    重点不是那两只老狐狸,而是李明陛下。
    一定是陛下仁德无双,感动了群臣,一举提振了官场的风气。
    而就在外来的臣子感到了大明政坛的温馨,开始主动替陛下脑补的时候。
    “本土帮”却只感受到了李明陛下的残酷。
    在陛下的手里,官员的权力有多大,义务就有多大。
    照此类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几乎就意味着要承担起全国的重任。
    “首相”两个字,就是一道金箍啊!
    只要戴上了它,就意味着做不完的工作、背不完的锅,还有永远都看得见但摸不着的休沐日……
    太恐怖了,太恐怖了!
    也无怪乎房相和长孙相让来让去。
    他们推脱的岂是官位?简直是一颗雷啊!
    政治斗争,恐怖如斯!
    …………
    大臣们陆续离开了国务衙门,坐上马车,冒着大雨各回各家,满脑子都是工作。
    一切都如往常一般。
    殊不知,在国务衙门内部,正在酝酿着一起事变。
    “明哥,刚才我听见,走廊上有很多人在焦急地奔跑。
    “发生了什么?有危险吗?”
    尉迟循毓并没有离开宴会厅,而是留了下来。大臣们刚走,他便迫不及待地来到龙榻旁。
    刚才,他也确确实实听见了外面的异响。
    但是被李明压住了,并没有暴露出来。
    “刚才大内总管向我禀告了。”李明从榻上缓缓站起来,平静地:
    “尚食局起火了。”
    “怎么会起火?”尉迟循毓顿时警惕起来。
    虽伙房带个“火”,可是尚食局可不是一般的伙房。
    这里的关切可太重大了,因此,守卫也是十分的严密。
    “不必过于担心,火势很快就被成功扑灭了。所以我并没有惊动大家。”
    看着尉迟循毓黑乎乎的脸蛋上浮现担忧的神情,李明平静地宽慰道。
    如果发生的是难以控制的大事故,那就轮不到大内总管来禀告,李明陛下的禁卫军早就第一时间冲进来了。
    然而,不但忠心耿耿的卫兵没有进来,灭火的宫人还特意压低了脚步,唯恐惊动了诸位贵客。
    这就明,事情不大。
    这也是为什么李明当时用眼神制止了尉迟循毓,用其他的理由蒙混了过去。
    不必因为这件掌控之中的意外,惊动了群臣。
    尤其是刚从长安跳槽过来的大臣。
    要是在他们入职第一天,就当众现了一个大眼,难保那群暂时安分的老狐狸,会不会再度心生二心。
    “很快扑灭了吗……”
    尉迟循毓喃喃地重复着,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放松。
    如果是意外,那折射出来的问题就大了。
    虽然国务衙门在大内禁地之外,但是安保等级也丝毫不逊色。
    在这么严密的看管下,如果还能发生意外。
    这就明,大明的组织度已经开始了明显的下滑。
    如果不是意外……
    呵呵,那么问题就更大了。
    “这不是意外。”
    李明淡淡地道:
    “事发时,御厨都在灶台旁忙碌着,火不是从灶台上窜出来的。
    “火起于柴房。”
    “柴房……”尉迟循毓沉吟道,面色十分严肃。
    伙房的其他地方还有可能忙中出错,意外烧起大火,但是柴房是绝无可能的。
    因为柴房只是一个仓库,烧饭的时候那里并不忙碌,没什么人进出,更不会把火星带进去。
    “根据守卫的汇报,柴房并没有遭到雷劈。
    “所以,这场火灾是人为的。”
    李明道。
    尉迟循毓几乎下意识地问道:
    “会是谁?”
    “谁知道呢?”李明耸了耸肩。
    又回到了那个经典的老问题:有多少人想要李明的项上人头?
    答案是,多到数不清。
    门阀士族、新兴地主、唐朝遗老、蛮夷细作……
    乃至于战争遗孀的孤狼行动。
    如果单从作案动机出发,那下手的对象可就太多了。
    尉迟循毓迟疑了一会儿,还是问出了那个问题:
    “会是李承乾、李治,或者……宫中的其他人吗?”
    比如某位皇太妃,比如……太上皇。
    不掺杂感情地,发起暗杀是败者组得以极限翻盘的唯一可行路径。
    李明对阿爷阿兄还怀有亲情,可是对方呢?
    李明把手指搁在嘴唇边,嘘了一声:
    “在掌握确凿证据以前,不可随便怀疑,更不可随意指控。”
    否则,朝廷必将掀起血雨腥风,陷入政治清算的螺旋。
    “必须将事件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秘密调查。”
    尉迟循毓登时来精神了:
    “我来查吗?”
    在他身后,幽幽响起了一个声音:
    “不,是我。”
    黑炭头眉头一皱,转过身去。
    只见面前站着一位温文儒雅、微微躬着身子,看起来甚至略显自卑的少年郎。
    他怀疑,自己一个喷嚏都能将对方给喷飞出去。
    “狄仁杰?”尉迟循毓眉头拧起。
    这家伙居然没有回府,也留下了?
    他什么时候开始站在自己身后的?
    自己居然完全没有察觉……
    尉迟循毓的心中不断浮起各种念头。

本文网址:http://www.xiaoyao666.net/xs/1/1940/12908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m.xiaoyao666.net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